昨天孩子上口才课,老师教了一首童谣。
孩子们晃着脑袋,目光热切的看着陪读的家长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朗诵着:手机有魔法,感觉很可怕,抢走了爸爸,抢走了妈妈,爸爸和妈妈,像中了魔法,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他们在干啥?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陪我一起做游戏,一起画画,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跟我一起讲故事,陪我快乐的长大!
也许是童谣触动了他们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有的叉着腰,有的跺着脚,有的手用力的摆动,感情完全融入了童谣里。有的孩子甚至看着爸爸或者妈妈的眼睛里竟然有了泪光。而我的孩子,也目光热切的追随着我,那目光有委屈也有期盼,那目光让人心疼,让人难受……
而当时台下陪读的爸爸妈妈,好多手里还攥着手机,有的还在手机上写呀看呀,压根没注意孩子学的是啥,唱的是啥……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科技的创新,电子产品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与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游览大江南北;
不用逛各种商场就能买到一切想要的商品;
孩子不用出门,就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不用舟车劳顿就可与外地的家人朋友面对面聊天;
出行购票不用再熬夜排队,一部手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甚至学校里的作业,都不用家长再跑到学校与老师沟通,手机可以解决一切。
回想十几年前,我上学的时候,没有智能手机,一般家庭也没有电脑。想和父母同学通话只能排队打公共电话。
那时学校里公共电话少学生多,有时为了打一个电话要去排好几次队。而且打电话的时候好多同学排队等候,没有隐私可言,十分不方便。
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我们反而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通话机会,会抓紧时间说想念的话,彼此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爱与温暖。
现在回想起那时打电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令人无比的怀念。
大学时,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写信来与外地的同学朋友交流。那时候不方便,想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人与人距离远了,心却特别的近。
2014年,我开了淘宝店,为了与客户沟通方便,我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买了智能手机,我才申请了微信,成了一个有微信的新新人类。
按理说,智能手机拉近了我和朋友同学的空间距离,也方便了沟通与交流。但是我们反而联系变少了,想起来的时候就刷一刷朋友圈,看看他们的近况,至于聊天却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了。
想起以前,我们没法看见彼此,没办法随时说话,却想尽办法打电话、写信沟通问候。现在却连问候一声的时间都没有了。智能手机为我们节约了时间空间,却让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手机好像控制了人们的言行,让人们变得不喜欢当面沟通。有时候本来可以坐下来面对面聊一聊,真正坐下来的时候却不知说什么,反而是从手机里更能聊下去。
现如今的好多父母,好似陪伴手机的时间比陪伴孩子的时间还要多。记得音乐大师课里有一个孩子,他爸爸每天只看手机不陪他,他给爸爸唱了一首歌,唱完哭着对爸爸说,希望爸爸多陪陪他,孩子的歌声和哭声让多少评委和观众潸然泪下。
对此,我也感触良多,我老公也是每天下班回来,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就开始看手机,看工作群,看新闻头条。看起来没完没了,吃饭上厕所手机都不离手。
儿子看到爸爸回来。凑过去求爸爸陪他玩玩,他爸爸总是一边答应一边看手机,即使陪儿子到卧室去玩,他也是手机不离手。一会儿听语音,一会儿听新闻。
每每儿子从卧室跑出来给我告状,说爸爸根本不陪他,我就过去给我老公说,让他放下手机,陪陪孩子。他当时总是一口答应,等我出去却又忍不住摸起了手机。
孩子特别委屈,甚至有些疏远爸爸。儿子甚至不止一次的跟我诉苦说,爸爸对他来说,是手机的爸爸,不是他的。六岁的孩子,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知道他心里有多么渴望跟爸爸一起玩耍,一起讲故事。
平心而论,智能手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这一方面它的功不可没。
但是,人们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比如亲情、友情的缺失以及健康的流失。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父母在一天天变老。我们不能彻底离开手机,但起码每天留一些时间给家人、给朋友。不要让电子产品夺走了原本属于我们的温情,不要让手机冰冷了我们的心。也不要让手机夺走了我们的健康。
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家庭的和睦,我呼吁大家适当的放下手机,陪陪孩子、父母和你们爱的人吧!
无戒90天训练营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