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在家闭门不出,时间是充裕的,半个月来基本是阅读用去了大部份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就是撸单反相机和说明书,再有的,就是不停地煮饭了。
因为爱好摄影和写作,最近加入了写作训练营,慢慢尝试自己开始进入系统的学习。以前的自己,多年来爱好一直都很多,但是目前除了运动,其他最终都是没能坚持到底的。
所谓的时间不够,有主观因素在,也有客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主要是身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分身乏术,每天工作之余,还有三个年纪相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教育和学习用去大量的时间,能维持一个月看完4-5本书已经是挤着熬夜的时间去完成的。而主观因素,却是这些年孩子长大了,外出求学后离开身边让我倍感身心放松,一下子松懈下来,懒懒散散的一晃就过了三年时间。也就是说,这三年的散漫时光,造成了我拖延的毛病,让我都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一台超级拖拉机。
拖延,就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
最近听樊登老师讲《终结拖延症》,讲述拖延症的特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拖延行为都叫拖延症。分析自己目前情况,是因为对要做的事产生了厌烦情绪,下意识地想要转移注意力,用一些无关紧要的、快乐的事情来代替即将要面对的厌烦。这种简单拖延,起源于瞬间的犹豫,触发了拖延的自动反应。
书里介绍了我认为最有效的“三管齐下战拖法”:
首先是认知方法。也就是心理上的认知,要改变消极思考方式,缓解失败恐惧压力情绪,采取积极主动行为。
其次是情绪方法。建立起忍耐力和持久性。自身的厌烦、不快情绪产生逃避心理,这些负面情绪主宰着我的心态,让拖延成了自然反应。情绪方法,就是要跨越情绪上的障碍。
再次是行为方法。确定方向,落实行动。用来拖延的方式总是很多,不是无关紧要的,就是让我舒服的,当这些事情代替了你要做的那件事,给你带来的愉悦感的大小决定了你拖延的程度。
从习惯的拖拉转变为卓有成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需要从书中找出这些认知、情绪、行为的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用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大的毅力,但也非常值得。
改变拖延五步法:觉察、行动、调节、接纳自己、自我实现。我们需要再度深入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最终战胜拖延。
昨天参加的训练营里,是写作班里早起效率达人刘秒儿的“早起陪伴营第二期”,这里有一群小伙伴,用早起的时间学习、锻炼,精进自己,互相督促、陪伴和鼓励。
“早起的人生更精彩”,生命有限,时间宝贵,不要浪费在无必要的事情上。
法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朱尔斯.贝约尔认为:“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量不动脑子地生活。”如果你想变得与众不同,各位拖友,开始知而行之吧。
这是我战拖第一步,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