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莫小米成了公司的“名人”。
她放着舒服的客服员不干,主动找了公司汤经理,要求去抢修队干又累又危险的维修工。
01
莫小米去经理办公室的那天,汤经理正皱着眉头训斥办公室山主任:“薪酬改革测算情况,你们磨蹭了一个星期还没拿出来!”正说着,见莫小米站在门口,脸色稍缓和些,“有事吗?进来吧。”
山主任尴尬地笑着,看见莫小米来了,像是找到了一个替罪羊,赶紧说,“经理,我先回去了?”汤经理厌烦地摆摆手,他连忙退出。
莫小米小心翼翼地走到汤经理办公桌前,略为拘谨地快速说着:“汤经理,我是客服中心的莫小米。是这样的,我想去抢修队,我以前在那儿干过,有维修工技师证。”
“是吗?这是好事啊!”汤经理的声音提高了一度,他的表情由淡然转换为欣喜,马上拿起电话:“山主任,你过来一下!”
汤经理一声令下,莫小米即刻拿了调令去抢修队报到了。
一时间,公司上下议论纷纷。有说莫小米傻的,放着安稳的工作不干,去跑到一线去受苦受累。但更多的人说莫小米是个聪明人,公司早就放出风来了,这次薪酬改革要倾向于苦累脏险的岗位,莫小米这时主动提出来,是又有名又有利了。
此时,又冒出来第三种声音:几年之前公司也搞过薪酬改革,也说要倾向于苦累脏险,那时候莫小米怎么没要求离开客服员岗位呢?
02
还真是的,几年前,公司曾大张旗鼓搞了次薪酬改革,单说用来岗位测评的纸张,就能摞满半个办公室。公司为了顺利完成改革任务,可谓绞尽了脑汁,方案反复修改了几十遍,还召集各单位负责人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各负责人噼里啪啦、唾沫横飞,为自己的职工竭尽全力地争取着,纷纷争了个脸红脖子粗。
其实分管改革的罗副经理也明白,大家同时也在为自己争取,虽说各负责人的薪酬不与本单位职工挂钩,但本单位职工薪酬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负责人在公司的地位,这可是关乎脸面的大事,没有人不在乎的。
改革进行得很艰难,职工这一关更不好过。这不,职工三五成群地来找罗副经理了,大家都诉说自己岗位的辛苦、本人工作的敬业,有的女职工还哭鼻子抹眼泪的,惹得心软的罗副经理也眼里蒙上了霜。
此时的莫小米,却没有凑堆儿,继续在客服员岗位上,该干嘛干嘛。
03
想当年,莫小米在抢修队干维修工时,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她用了十来年时间,一鼓作气,从初级工,到中级工、高级工,直到最后拿下技师证,被大家夸为“巾帼不让须眉”。
可后来,她却要求离开了抢修队,因为在抢修队太辛苦了,人需要24小时待命,哪里有故障,一声令下,有可能人还在饭桌前或睡梦里,也必须马上放下筷子或从温暖的床上爬起来,套上工作服,奔赴抢修现场。
累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维修工的工资和别的岗位比起来并不多。
两者权衡一下,莫小米果断离开了抢修队,从此过上了轻松舒适的办公室生活。三人一间办公室,工作内容就是接打电话,平时喝着小茶、聊着小天,不用风吹日晒,比在抢修队不知惬意了多少。
言归正传,莫小米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去找领导,还真是一点儿也没吃亏。
公司领导反复斟酌:蛋糕就那么大,给你多点,给他就得少点,于是想方设法在文字上做文章、“补补丁”,最后的结果是:极少数职工涨了点,大部分职工微降了一点点,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薪酬水平。
这样既体现了“多劳多得”,从而通过了上级审核,又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这次改革也算“圆满”完成了。
莫小米的薪酬继续保持原样,没有因改革受损失。
04
就这么优哉游哉地又过了几年,在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司新一轮的薪酬改革又启动了。
对这次改革,莫小米不像以前“坐等渔利”,她隐约觉得,这次要不同以前。
她打听了一下,这次改革中,薪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岗位基薪,由总公司统一确定各岗位系数,也就是说,不管你在哪个公司,你是什么工种就拿什么工种的岗位系数;另一部分是绩效薪酬,和你的学历、职业等级、技术比赛、考核成绩等挂钩。
莫小米一下子明白了,这次改革是动真格的了!
“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莫小米这样对自己说,她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回来了。
该出手时就出手,她马上行动,迅速换了岗位。
此举赢得了公司汤经理的高度赞扬,汤经理要求办公室专门为莫小米写个通讯稿,好好宣传一下,树立个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好典型、好榜样。
于是莫小米就成了公司的“名人”。
但薪酬改革方案还没发下来,莫小米能不能“笑到最后”,大家都拭目以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