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情是人生中非常美妙的一种经历。只是当这种经历发生的太早,才被称为早恋。而中学阶段就属于恋情发生的错误时间。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期”,这个时期的他们特别需要关怀和理解,也并不挑剔关怀和理解来自于哪里。当同龄人能够及时的给出这种关怀和理解时,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有特殊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最容易发展成恋情,也就是早恋。
说来惭愧,从事教学工作至今,还没有单独处理过早恋问题。对与早恋问题的了解一部分是与同事的沟通,另外一部分则是自己在网络上了解到的相关内容。从与同事的交流来看,家长大多对于早恋问题是谈虎色变,而且多数应对乏术,经常采取强硬措施,结果适得其反。实际上对老师而言,这个问题也很头疼。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一般还都不是“笨小孩”,心理敏感,情感丰富。处理不当还容易出现更大的问题。
关于早恋问题的处理,我比较喜欢从网上看来的一个小故事。萧伯纳年轻时喜欢骑单车,有一次跌断腿骨,他的女同学很体贴的照料他,萧伯纳担心自己意志不坚,会向这位女同学求婚,他决定溜走。可是不小心从楼梯上跌到楼梯下,两条腿都跌坏了。结果他果然问她肯不肯跟自己结婚。当女同学点头时,萧伯纳昏了过去。这个故事不论真假,却反映了早恋的相关问题。早恋会给当事人带来美妙的感受,但是由于当事人心理上的不成熟,根本无法理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且也无法承受早恋所带来的后果。如同故事中的萧伯纳,因为女同学的照顾而产生好感,但又怕求婚而逃走,求婚得到同意的时候却昏了过去。无论是吓昏还是高兴,都显示了其心理的不成熟。这样的故事,我觉得可以在处理早恋问题的时候,和当事人一起分享,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教师或者家长和当事一方在一起各自谈谈对此事的理解。这本身就显示出家长或教师对于此事的平常态度,当事人也会在潜意识里将此事当做正常的交往,从而正视男女同学间的交往。
其次,平等的、面对面的沟通有助于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青春期的孩子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所以对于早恋,可能其本身并不需要,只是觉得自己缺少来自家庭的关怀和认可。如果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适时给予关怀和认可,那么其同学关系将仍然是纯洁的友谊。而且这种沟通还有助于孩子及时梳理清楚自己的目标,远大的目标需要风雨兼程,对目标本身的坚定向往,自然会让他(她)避开早恋的岔路。
鉴于当今社会信息的获取途径多样,孩子的成长速度通常超出我们的理解,因此,及时地沟通才是防范于未然的最好方法。从了解到的早恋事件来看,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此类问题,而家庭完整,关系和睦,又能经常得到父母陪伴的孩子则多数都能避免此类问题。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缺乏正常的家庭交流,或者孩子认为没有,这才会给早恋以可趁之机。
早恋其实没什么,只是一次错误时间里发生的美妙邂逅,也许恋着恋着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