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书笔记导图

本文字数5957,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心流》。

《心流》第一眼看是一本教人如何获得幸福的书,但深入其中后就知道,《心流》的目标不只是幸福,它推崇的人生最优体验,是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在个人成长中挑战自我达到“大心流”。

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帮助我们提升效率实现自我成长。

01、幸福和最优体验

要感知幸福,首先要明白幸福的来源。既然金钱这些身外物并不能让人感到真正的幸福,那幸福来源于什么?作者米哈里指出,幸福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

我们每个人能控制的外界部分很少,刮风、下雨、自然生态这些都不在可控范围内,我们能够掌控的只有自己。而幸福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拥有的,它是可持续感知的,从这个角度讲,幸福也只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的大脑框架里,并不存在金钱=幸福这种公式,他们幸福的源头,源于家庭、亲朋好友、人际关系或者读书写字,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幸福的来源,一切都取决于自己怎么对待。

心流:最优体验

什么情况下人是幸福的?作者做了试验。

米哈里和他的小组访问了来自世界各地、职业、学历各异的男女老少。让每个对象佩戴一个电子呼叫器,为期一周。呼叫器每天不定时呼叫8次。呼叫器一响,受测者就要按照满意度的等级,记录当下自己的感觉,并记录当下从事的活动。这些分析记录超过十万份。本书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展开。

多数被调查者在描述他们最优体验时表达为“一股洪流带领着我”于是米哈里衍生出了“心流”这个词,心流就是最优体验。这种最优体验,是一个人足够忘我、忘记时间观念、高度专注的状态,同时感觉能够控制一切,有一种幸福和愉悦。

幸福不是我们随意就可以拥有的,而是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就像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中说的: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所以,和幸福一样,成功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米哈里认为学会如何控制意识进入心流,便能掌握体验幸福的秘诀。幸福的感受取决自己,可能有的人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幸福感,也可能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心流可以产生幸福感,但未必只产生在心流中(个人观点)。但不可否认心流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价值。

02、意识系统及精神熵

意识

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使自己快乐或悲伤;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足够体现意识的强大作用。

意识的运作机制是搜集组织内外一切资讯,加以评估后,由身体作出适当的反应。这里的内外资讯分别指的是,外界产生的新消息和大脑的记忆。大脑在处理任何一个外界消息时,都会参考记忆。

举个例子:

在公路上开车,我们与上百辆汽车擦身而过,都没有特别注意,它们的颜色与形状一闪而逝,随即被遗忘。但偶尔我们会注意到一辆特殊的车,或许因为它在公路上蛇行,或开得特别慢,或者它有与众不同的外观。只有这辆不寻常的汽车的意象进入意识的焦点,我们才察觉到它的存在。这辆汽车的视觉资讯(像它在蛇行)在脑子里跟其他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汽车的资讯连接起来,决定了目前的情况属于何种性质。驾驶人是经验丰富、艺高胆大、喝醉酒,还只是一时分心?当此事件与既定的资讯相契合,就有了定位。现在要加以评估的是:是否值得担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必须决定采取某种行动:加速、减速、变换车道,或是停车通知交通警察。

通过意识的运作机制,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因为他们搜集资讯的能力、大脑存储的记忆、评估系统都不相同,反应自然而然也会不同。

因此,有种说法是意识反应人生。因为外界事物只能通过我们的感知存在,所以人们最初搜集资讯的能力就不同,而你从小到大经历的所有事情都被大脑整理在记忆里,尽管并不是每件事都会被塑造成意识的一部分,但从长期和宏观看来,遇到事情启动意识运作模式、做出不同反应,进而不断更新意识系统的结果就是,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人,意识反应了我们心目中的人生。

意识的极限

我们对一个消息作出反应时,即使再快速也是经过了意识运作的一套程序,这足够证明意识处理是十分迅速。而我们每天又要处理太多资讯,那意识处理资讯的能力有多惊人呢,让我们看一下数据。

科学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1秒钟顶多能处理126比特的资讯,1小时大约是50万比特,一生若以70年计算,每天有16小时的清醒时刻,一生大概有1850亿比特。

这个数据听起来相当惊人。其实则不然。我们光听懂他人说的话,就需要每秒钟处理40比特的资讯,如果按照每秒126比特来计算的话,理论上我们1秒钟可以同时理解三个人说的话,但那就无法注意他们的表情、穿着打扮或者说话的动机,意识只能高度专注于话语本身,这显然不可能。

此外,生活和身体需求要花费掉我们大约8%的清醒时间,诸如洗漱、穿衣等不可避免的事。并且大多数人每天有1/3的时间避免用脑,他们会选择看电视、发呆等轻松的活动,所以人一天中意识高度集中的时间并不多。

每个人精力毕竟有限,能够经历的事情也就那么多,在意识有极限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资讯进入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实际上,这就决定了生活的内涵与品质。

注意力:精神能量

要控制意识,就离不开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意识程序的执行者。换句话说,注意力是资讯进入意识的开关,也是评估资讯、采取正确对策的命令下达者。

资讯只有引起我们的注意,通往意识的开关才会被打开,而在成千上万的资讯里谁会被选中则由注意力决定。一般来说,引起注意的可能是个人意愿、生理或社会的指示。比如当你比较渴的时候,你可能会更关注水,这就是来自生理的指示。

由于注意力还要带动其他心灵活动,诸如调动记忆、思考、做决定,所以注意力又被称作精神能量。

精神能量的使用决定了生活的品质。当精神能量全部专注于一个目标时,其他资讯无法进入意识,由于任何事情都需要消耗精神能量,此时无关损耗降低,因而利用率增高。

比如有的人在阅读时会走神,本来5分钟可以看完一章内容,却需要15分钟,这就是精神能量被滥用导致的效率降低。如果我们眼光放长点,这种效率用在整个人一生中的话,那就不是5分钟和15分钟的差距,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精神熵和心流

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称之为“精神熵”。

举个例子:

我们需要独自承担某些挑战很大的项目或某些工作模块,但技能和经验不足,因此,需要应付各项紧急事务,而从长远看,我们应该进行系统化的技能学习和知识储备,但重要与紧急的两项事务无法兼顾,这时我们必然会产生冲突;而同时我们的上司的领导方式又是感性多变的,倾向于以批评甚至威胁的方式管理团队,我们又不得不分出大量的精力来应付上司的管理,在这种高压下工作,我们就需要对自我的精神状态进行调节,这就导致我们用有限的精力应对琐碎的事,还得应对工作任务、专业学习,整个状态就是紊乱失序的。

米哈里在《心流》中将这种内心失序的现象称为“精神熵”,认为“精神熵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状况如果持续过久,将会使人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而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有体验”。在生活中每股力量都会给我们留下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对于大多数力量,我们都难以控制。当我们处于最优体验时,会感到无比欣喜,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这种感觉就是最优体验。 而最优体验是我们自己所缔造的。

例如,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多人对于目前的工作不是完全满意,可能只是生活所迫,然而只有当我们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我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当中,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体会到心流的感觉,也就是“最优体验”。心流就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当前有很多人都在为降低精神熵、提升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而提出各种方法论,比如《清单革命》所提倡的清单式自我管理方法,如何处理重要的事与紧急的事之间冲突的方法,以及以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为依据,从佛教中移植改良的“正念冥想”方法等,都是为了让人的思维清晰,内心充满秩序。

米哈里也提出了要达到内心有序,需要做到独特性和有效整合的统一。独特性是说认可自己的独特性,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有效整合是说要超越自我,与他人建立联结。

心流状态的实现需要内心的高度有序,而内心有序的前提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归根结底,提升心流能力的基础就是控制注意力的能力。

03、如何达到心流状态?

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偶尔因为各方面条件配合得很好,心流会自然发生。比如看了一场好电影或者做自己喜欢的高强度的工作,这些都可能让我们忘我、体验到心流的状态。

但是,这些自然状况下的心流有赖于外部条件,不完全受个人控制。心流是可以习得的,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控制和练习,就更容易掌控主动权,获得心流体验。

感官之乐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很多体能活动,但是这个过程中你有感受到心流吗?前面已经说过,心流需要控制意识,而意识需要控制资讯,资讯的来源是我们的全部感官。

光靠身体的动作是不能产生心流的,一定要投入心灵的力量才行。比方说要从游泳中得到乐趣,我们就必须培养适当的技巧,并集中注意力。若缺少相关的思想、动机、感情,就不可能充分自律,也不能学到足以享受游泳之乐的泳技。更重要的是,乐趣发生在游泳者的心里。换言之,心流不可能是纯体能的活动,肌肉和大脑必须参与才行。

因此,身体所有的活动都有心流的潜能,改善生活品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着去控制身体和感觉。

首先,要能感受到快乐。只有投入精神能量,才能感受到乐趣。如果身体所有的运动你都不加以关注的话,自然也无法建立相关的意识秩序。

其次,要能持续感受到快乐。这就需要培养技巧,提高挑战。开始练瑜伽的人都会从最基础的几个招式开始,但如果一直只是这几个招式,很容易落入无聊的圈套。

最后,进入心流状态。此时需要精神能量全部集中于此,只关注于活动本身,跑步时只关注跑步,听音乐时只注意音乐。

当然,这可能与很多人的生活态度不一致。这里提供的是想要进入心流状态的方法,并非一定要固定在什么时候体验心流,根据自己的选择就好。

另外作者提出,瑜伽、跳舞、球类运动、跑步这些本身就具有心流的必要条件的活动,更容易让人获得最优体验。

思维之乐

输入和输出是增加意识复杂性、构建新秩序的有效途径。输入的过程,不管是阅读还是向他人请教,都在吸取他人经验,增加意识的内涵,让大脑中可用元素增多。

输出则是整合内涵的过程。我们根据之前的记忆,对新知识进行过滤、整理和存储。这个过程具备思想的挑战、即时反馈等环节,且能够集中精神能量,意识得以建立新的秩序,思想缓慢而有机的成长。

另外,锻炼思维达到最优体验,白日梦也是不错的选择。白日梦指的是在人清醒时刻,由大脑构造的一切不存在的事件。这个过程并非贬义,社会学家辛格指出,通过构造白日梦可以弥补现实的不快,创造情绪的秩序。例如,一个人在想象中目睹了虐待自己的人受到惩罚,那他的挫折感和攻击欲就会缓和很多。此时他不再被攻击和挫折占据大量精神能量,情绪秩序得以重建,有助于回到正常的秩序。

我们可以利用白日梦的技巧,在脑中构建新的活动,尝试考虑各种出乎意料的结果,这个整顿思想的方法有助于提升意识复杂性,只要运用得宜,从而在真面临这些事情时,不至于让其占据太多精神能量,在自己掌控之下。

历史、科学、哲学,这些都具有自己的一套象征体系。从事这方面的心智活动,有助于人专注于自我意识而非外界环境,内在秩序会更加稳定,趋于心流。

工作与休闲

我们一天至少有8小时的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但是工作时达到心流的比率又有多少呢?

实验结果显示,工作时管理阶层达到心流的比率是64%,办公室职员是51%,蓝领阶层则为47%。这个结果的比率已经比想象高很多了,毕竟现在很多“只要不上班什么都好”的言论,可是结果却证明,上班还是很幸福的。

想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心流比率,一是调整工作结构让其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二是调整个人的意识系统。前者不太容易实现,毕竟外科医生这种具备心流活动要素的职业并没有那么多,但我们能尝试做到后者,自己在工作中寻求挑战、设置即时反馈体系,以及投入大量精神能量。

很多人享受闲暇,但实验显示,闲暇时心流比率最高的是蓝领阶层,也就只有20%。这也是有理可依的,毕竟闲暇没有结构可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把它塑造成心流活动。

“下班的时间正在拉开差距。”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倘若我们能够善用闲暇时间,把浪费的意识集中起来,完成更复杂的目标,那投入的注意力能够产生更多价值。大家不妨从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哪怕是看电影,如果把它作为心流活动来对待的话,在你看完豆瓣前200部电影的时,意识系统一定要比现在复杂得多,这就是个人成长。

享受独处

闲暇时或许可以找朋友喝杯咖啡,讨论个问题。但如果独处时,情况也许又不同了。一般一个成年人的独处时间约是清醒时间的1/3,所以我们每天大概有五个多小时都是自己度过。想想一下你独处时都在做什么?

当独处的时候,注意力没有一个集中点,此时意识里的各种想法都会涌现出来瓜分注意力,精神熵值变高,此时维持意识秩序十分困难。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独处的时候控制注意力,就不免会寻求其他手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看电视、玩手机或者吃零食来寄托注意力,获得短期的愉悦。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重建意识秩序,最直观的体现是下一次独处时你依然会像现在这样寻求外界刺激。

独处正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选择心流活动来管理注意力,最终会有很大的收益,这个专注是过程能给人带来幸福感,最终的成果会给人成就感。拿我自己来说,每当我无聊看了一场综艺的时候,当时很快乐,事后会有负罪感。但如果我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反而是满满的充实和幸福。

如果一个人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自己进入心流,结合复利曲线来看,他将成长飞快。

心流的表现是怎样的?

不论多么简单的体能活动,只要能产生心流,就令人觉得乐趣无穷。基本步骤包括:

(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

(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

(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

(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最后的话:

不论是学习、生活、寻找幸福还是成长,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一定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书中展示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范例不是用来模仿的,而是用来参考学习的。你可以在这里找寻启发性的点,加以运用,内化成自己的框架,离自己的幸福和成长更近一步。

跟我每天阅读一本书,让你离知识更进一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75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75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5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6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29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