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把手机或iPad当做阅读的主要平台,喜欢从朋友圈、订阅号中看各种“深度好文”,以至于专家们惊呼——“这是个浅阅读时代!”他们大声疾呼的,是回归没有手机的日子,一杯清茶,一本书可以打发半天时光的岁月。很可惜,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即便有手机在手,依然会体验阅读的乐趣,而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只怕即便在书房打地铺,也只会把书当做枕头和催眠剂……有人戏称:
读书?太out了吧!我宁可在地铁上看kindle显得比较有big一点……
其实,在这个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碎片化的阅读:
- 那双十一剁手的各种奇葩文案;
- 那些诱惑你买买买的商品图片;
- 那些路边广告牌上美女帅哥的魅惑;
- 那些手机上引爆的各种八卦话题……
我们当今阅读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太碎了,太杂了,以至于我们来不及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就会紧接着被另一个碎片化的信息所吸引注意力,从而“阅而不读”。
继《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后,后浪再次推出的一本关于阅读的书籍《深阅读》,是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斋藤孝先生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阅读的力作。虽然之前看到过很多报道说日本人热爱阅读,在地铁上很多人都是在津津有味的看书云云,然后反过头来批评我们国人在地铁上只知道拿手机玩游戏的报道,但阅读完这本书以后,通过斋藤孝教授对日本国民读书情况的评价,发现原来大家都是一样一样一样啊!
想想也是,一个喜欢在地铁上刷微信朋友圈,一个喜欢在地铁上阅读漫画,谁还比谁更高明不曾?!虽然目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均阅读量低的惊人,远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但我关注的,其实不是哪个国家阅读量的问题,而是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如何解决注意力被频频打断,以至于无法有效学习,提升自己竞争力的问题。
这本《深阅读》的副标题就是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斋藤孝先生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详细讲解了对策——在浅阅读时代深入的阅读。我尤其赞同的是作者所说的:
“如果书读的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
本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干货,比如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等等,但这些在我看来,其实依然只是“套路”,从本质上说,这本书给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解答了一个问题——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阅读的关键是什么?作者的回答其实是两个“洞洞”(谐音):
- 主动阅读
- 深度阅读
唯有主动阅读,才可以依靠阅读这个方式,不断提高视野,不断沉淀价值,不断积累成长。
唯有深度阅读,才能不会被碎片化的信息所牵着鼻子走,才能真正深入的读进去,读明白,读出价值来。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只是这本书给我触动最大。尤其是书中作者的一个论断——“难以理解”的书不是“好书”。
有人可能会笑话道:
你读不懂的书,很多都是经典,说读不懂就不是好书,你一辈子只能读漫画了!
其实,这体现了作者的“主动阅读”观点:
所谓“好书”,是针对你自己而言的,如果你读不懂,完全超出了你的理解范围之内,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好处”,你不妨把它放在一边,读那些你读的懂,并对你成长有帮助的书籍,作者强调说越是掌握的知识不清不楚,只会用“理论武装自己的人,遣词用句就越是古怪复杂。这样的书当然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书。对我们而言,好书的标准是:第一要易读,第二要有内涵。如果一本书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那么它就无法起到易读的作用,即便是再有内涵,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至少对我们来说,他不够“好”,没办法给我们带来收获,没办法让我们通过阅读来成长。这里的所有的好和坏,仅仅是指对自己有无帮助而言。这是一种主动阅读的思维,这种思维才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去阅读,去学习。
总之,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掌握主动阅读,深度阅读的能力,再多碎片,也都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