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韩玉枫走远后,穆云之对絮儿叮嘱道:“今天遇见韩捕快的事情先不要告诉任何人。”
在大仇未报之前她可不想惹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絮儿乖巧的点点头。
看看渐渐升到当空的日头,穆云之又吃了几块糕点,然后才吩咐絮儿结账。结完账主仆二人又在街边买了几串糖葫芦,穆云之和絮儿一人手拿一串,剩下的则是叫那小贩给装好,然后两人边吃边沿着街道信步闲逛着。
这一逛竟不知不觉的又走过了几条街。穆云之在一家绸缎庄门口驻足歇了歇气,看着这间平日生意红火的“锦绣绸缎庄”此时却门可罗雀,穆云之不由的纳闷:上一世她虽然很少出门,但是因为她方府正头夫人的身份,免不了得有些应酬,所以这绸缎庄银楼什么的倒是来过几回,据她所知,这锦绣绸缎庄在这靖州城里屈指可数的了,怎的今日却是这般景像?
“当当当……”穆云之愣神的功夫,东边的城楼口那儿传来一阵响亮的锣鼓声。随即她前后左右的铺子里跑出不少人,跟着街道上涌过来的人流一同朝城楼的方向奔去。
“夫人,咱们要不要也去看看?”絮儿一脸八卦的垫着脚伸着脖子往城楼那儿瞅着。
穆云之不大想凑这个热闹,除了她最亲近的人,别的人,别的事儿,她的兴趣都不大。不过看着絮儿那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穆云之还是应允了。
“夫人,您小心点,这儿人可多了,仔细别碰着您。”絮儿用她那小小的身板儿在前面开着道。看着她费力的扒开人群,穆云之只好快步跟上去,然后小心的避开那随时都会挤过来的人群。
“夫人,那上头写的什么呀?”好不容易两人才挤到了城楼前面,絮儿盯着墙上贴着的黄色榜文看了半天,然后一脸茫然的问穆云之。
穆云之的心思不在这上头,所以絮儿问她的时候,她先是“啊”了一声,然后才抬起头,仔细看起那刚贴上的黄榜。絮儿见她看得认真,不敢出声打扰,待到穆云之把目光收回,絮儿这才又拽着她的袖子问“夫人,奴婢瞧您看得那么仔细,那上头究竟写了什么趣事?”
穆云之稍微理了理头绪,其实她识的字也不是很多,还都是小时候跟着村里的吕秀才后面学的。
那吕秀才是个外乡人,在她五岁那年才带着娘子落户她们村的。他和她的娘子没有孩子,而且他娘子看上去似乎有什么重疾,当时村里的老人都说他的娘子怕是活不到年关了。
果然,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吕秀才那娘子便去了。吕秀才自然是悲痛欲绝,成日里抱着他娘子的尸首喝的烂醉。后来还是在村里乡亲的劝说和帮助下,吕秀才这才把他的娘子葬在了木屋旁的竹林里。春天来了之后,穆云之总喜欢跟着娘亲和哥哥去竹林西边的山上捡蘑菇、拔竹笋。每每这时从吕秀才家门口路过时,总会看见他拿着本书躺在门口的竹椅上晒太阳。
娘是个心善之人,不论她家的筐里有多少东西,都会从里面捡上几个蘑菇或者一些野果,然后叫她和哥哥给吕秀才送过去。吕秀才也不矫情,不论给他什么他都收下,然后和蔼的摸摸她的头,有时候也会回赠给她一些小糖果,或者用竹子给她和哥哥编一个小动物。吕秀才的手很巧,编的动物活灵活现,仿佛随时都会活过来一样……
等到穆云之七岁的时候,吕秀才便极少出门了,人看着也没有前两年精神,娘说,他是在想他娘子了。娘说这句话时,眼角隐隐发红,但还是照样叫他们给吕秀才送吃的。吕秀才也不再给她糖果,而是叫她从床头的书柜里拿出几本书,然后一笔一划的教她识字。吕秀才很有耐心,教的也很仔细,爹娘知道后很高兴。逢年过节时爹爹总会带上许多酒菜上吕秀才家与吕秀才一醉方休,娘也会时不时的给吕秀才纳几双布鞋,做几件褂子什么的,两家人来往的愈发密切……直到她临近十岁那年,在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里,吕秀才带着满足的笑去找他的娘子了……
想起那个慈爱的长辈,穆云之叹了口气,不知道吕秀才跟他的娘子在那边的世界过得可还好……
“夫人,您干嘛叹气,难道这上头写了什么不好的东西?”絮儿一脸的忧心忡忡。
“哦,不是的,我叹气是因为忽然想起离世一个许久的故人了……这上面呀说的是……”穆云之重新又扫了一遍榜文,上头说的是风临国的大将军陆琰因这次平定西阙国大获全胜,捷报传到京都,风临帝龙心大悦,加上那陆将军往日战功累累,今上下旨册封他为镇西大将军,并另赐一座镇西将军府云云。穆云之捡了絮儿能听懂的部分把榜文读了一遍给她听。
絮儿听得很认真,穆云之全都读完后,她似懂非懂的问道:“夫人,那个镇西大将军是个什么官?很厉害吗?”
“这个嘛……嗯,确实很厉害!至于什么官,你夫人我一时半会儿的也给你解释不清,总之,是个咱们轻易得罪不起的大大大人物!”穆云之实在是不知道怎么给这个丫头把朝廷的那些个官阶给她一一说一遍,所以含含糊糊的塞搪了几句。
“哦,这样啊……奴婢明白了,总之就是除了皇上,这镇西大将军的官就最大了!对不对夫人?”絮儿歪着头想了会,随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冒出这么一句。
“我的小姑奶奶,你小点声……这话要是让有心人听去了,咱们都得掉脑袋的!”怕絮儿还会再说出什么武逆不道的话来,穆云之赶紧捂住她的嘴巴,然后急急地拉着她挤出了人群,听着她们走后背后传来的窃窃私语声,穆云之后悔万分:早知道就不带这丫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