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小时候听过最多的是不是这两个词:听话、乖。
比如妈妈说:“乖~听话哦,表现得好的话,妈妈给你买冰激凌吃。”
比如奶奶说:“这家伙老是不听话!”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这些话很平常,没什么错误。其实还有更不好的。“不听话,妈妈就不理你了!”“你不乖我就不爱你了,只会哭!”
乖才可以得到满足,听话才有人爱,不然就被抛弃。这些对孩子来说太可怕,太功利了。
**001**
95年出生的我在家中排行老大,从小到大,我都是其他人眼中的“乖孩子”,因为我“体谅家人、懂事、从不乱要什么东西或者乱花钱。”
从高中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懂事得太早,回想一下过去的青春期,我没有他们口中的叛逆期,一直都是“乖乖女”,假期也喜欢宅在家中。
从小到大,我们几乎没有要求父母给我什么,我知道我该要什么,不要什么;我自己知道该做什么,该承担什么。
我十岁那年暑假,我来到爸妈工作的城市化。一天,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去商场逛逛。路上,妹妹拽着妈妈的手,嚷嚷着要吃雪糕,妈妈拿出平时帮人补衣服的钱买了一支。问我要不要,我毫不犹豫地摇摇头,继续观望着其他商店。
其实我不是不想吃,只是我知道赚钱不容易,我不敢要,甚至心中还担心成为不乖的孩子。
我大学期间,我很节俭,我大学只主动拿过一次生活费。因为我已经成年,我不能向父母要钱。现在我也实习工资,虽然不高,但买得起一些我想要的东西了,可已经习惯放弃享乐,内心深处有个声音一直提醒我:你还不能享乐,你还要很大的责任需要承担。
**00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对自己的认可和情绪,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中。害怕会让别人不高兴,害怕别人对自己有意见,宁愿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尽可能维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以前的我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常因为别人一句话而烦恼。我很庆幸,通过不断的自省、学习,慢慢地重新开始正视自己的渴望,学会勇敢地表达感受,追求想要的生活。
不知不觉,我懂得了经济独立,并很自豪;也认识到:比经济独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独立。
精神不独立的女孩,会把人生的支柱倾斜、依靠在他人身上,他不在了,世界就崩溃了。这样的人,出身再好也走不好这一生。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无论是婚姻、还是人生,精神不独立的女孩习惯了不思考、不质疑、不反抗、不出格。开始时不敢,后来变成了不能。
**003**
杨澜在谈子女教育时说过,不要做情绪化的妈妈。
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都习惯说:“你再不听话妈妈要生气了!”或者直接打骂孩子。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可能变得内向,形成讨好型人格,孩子也会学着父母生气,生闷气不理父母,这将更糟糕。
有理不在声高。在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不要以“我不理你”,“不爱你”,“生气”的态度对待孩子。温和的态度以及讲道理会更有力量。
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尊重,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并试着试着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把“乖、听话”两个词换成其他表扬激励的词汇。
无戒365日更训练营第004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