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阅读以目的,但要发现阅读的价值
董卿在《朗读者》开播时所问的那一句:"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上一次被阅读打动是什么时候?
董卿曾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读书读闲书,功利化阅读背后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很多读书人的价值观,读书多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气质。没错,不给阅读以目的,这是对目的性极强的社会普遍现象的一种反思。
阅读,可以不去追求目的性,但不代表不该了解其价值。阅读本身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了解这种阅读能力,也许会让生活过得更清晰一些。在此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对生活有怎样的追求呢?
阅读是一种吸收方式,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天在吸收什么呢?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看见红灯,有的人停了下来,有的人继续,而这些不同的选择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一起共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共读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媒介是书籍。在偌大的城市北京,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有很多种,共读做为其中一种,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在繁杂中寻找安宁的一种。
共读绘本,选择一种轻松的媒介,了解一种略带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至少会给生活减减压。而绘本及其共读本身的价值,就留给自己去发现吧!
共读,就需要和人相连,会和怎样的人一起呢?喜欢唱歌的会去找唱歌的群体,喜欢阅读的也会找阅读的群体,而阅读的群体又有那么多,为什么会选这个,而不选那个呢?说句好听的是志趣相投,说句不好听的是臭味相同。而如果我们有缘在一起共读,我们又会是哪一种呢?
阅读是一种吸收方式,而吸之后是如何转化的呢?当你读到“每天记住一个单词,从你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开始算起,你现在会有多少词汇量?”读到这里你会想什么?接下来又会怎样做?创造就是把你读到的,认为对的落实在生活中,可惜没有做是常态。
阅读需要一种转化能力,谁在做转化?这种能力是你需要的吗?急于得到答案,而探索答案的过程本身重要吗?
每周日上午10点,藉由一个主题,聚集三五好友,打开一本绘本,一起喝茶聊天,走进一个能让您放下疲惫的场域。一茶一绘遇知己,读一读人生这本书,写一写生命这段路。唯有上路,才有机会抵达……茶绘知己 · 如何撰写自己人生这本书?@活动招募<<<<<<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读创,生活营
读,是一种输入,阅读无处不在
创,是一种输出,生活就在当下
读与创,自己就是主体
读创 · 生活营
让阅读,转化成美好生活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