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幸福的三个真相》里,萨古鲁说,要记得提醒自己,和头脑保持距离,只有当这样做的时候,你才能更真切的体验生命。
初读的时候不太好理解,随着时间流过,慢慢琢磨这一句,有自己的感悟。
我们太依赖于头脑的想法,遇到任何事,判断做决定,都会在心里用一个尺子丈量一下,怎么样做才是最正确的。
武志红最近心理学专栏讲思维,他在几篇文章里面提到的例子中,都有苹果。假如你的思维是一把锋利的刀子,是你的得力工具,当你需要削苹果的时候,它是最合适的,可是,当你不需要削苹果时,你如果还总想展示刀子的锋利,你会下意识的做什么?
你的注意力都在刀子上,展示刀子的锋利上。你会刻意关注那些可能原本不存在,不需要削的苹果。(甚至你会无中生有的找苹果)。这是一个可怕的轮回,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自己吓了一跳。
就像查理芒格说过,手里拿有铁锤,我们看什么都像钉子。
这也是认知偏差吧,所以,当我们过于依赖思维、头脑的分析时,它是非常活跃的,但它带给你的思考,判断,认知,甚至因此引起的情绪,都很可能是与事实不符的。你会陷入因思维引起的循环漩涡里,逃不出来。
所以,才有体验,才有觉察,也才知道冥想为什么有用。
2.
弥太郎的书里面的句子,总能让我顿悟。
比如,我们有时候会以为,头脑里的想法,想让对方明白的道理,都代表我们自己,且都是对的,于是在沟通的时候,总试图证明我们是对的,如果对方不认同,就等于不认同我们这个人。
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吗?想法是想法,你是你。
如果先明白这一点,沟通的态度首先会很容易让对方接受。
如果不是因为爱,我们又为什么沟通?
这里的爱可更广泛一点:为对方的价值着想,帮对方提升心智也好,或者只是具体的表达欣赏也好,也或者是加深关系,产生强链接带来的幸福感也好。
弥太郎在《100个基本人生信条》里这样说:沟通,就是为了传达爱愿。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场合,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很必要。做演讲也好,向人说明事理也好,包括和重要的人加深关系,交流都不可或缺。正因为如此,一定要明白这点:交流的目的,是为传达爱愿。对工作的爱愿,对人的爱愿,对物对爱愿,对项目的爱愿。不要忘记交流的目的是传达爱愿。
当孩子想要我陪着玩耍,问我问题,我会说,等一会,直接就忽视了孩子什么表情,我在干什么?当我和家人沟通,对方不能足够明白我的意思时,我开始不耐烦想要放弃时,我是不是忘记了为什么要沟通?我肯定都没有想起来沟通的目的——传达爱愿。
不只是这些具体的沟通。
李笑来在写作课上说过,写作的五个阶段中,最后一个是普度众生。他还曾在一块听听的分享里说过,他写作,“道”就是情怀,他还真是冲着道来的。大概记得他曾这样说。写作是在和读者沟通,这么说来,他其实也是在说,沟通就是在向读者传达爱愿。
和菜头应该也是这样的表达。木心也说过,他爱人,但不爱人类。他劝来听他讲文学课的艺术学生们,创作作品时要跳出人类,要爱人,爱这个宇宙。
3.
还想到了什么呢?
从此以后,认真对待每一次沟通。太依赖头脑,太想炫耀那把“锋利的刀子”,我们会陷入认知局限。去体验,去觉察,工作中沟通也好,和家人朋友沟通也好,或者是写作这件事和未曾谋面的读者沟通也好,都要再三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传达爱愿,该怎么做到?
哪怕只是事前提醒一下自己,就不一样。
或许你独自跳舞,爱自己,爱这个世界,被美好感动,也想传递美好,即便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舞步里,你传达的爱愿也能被感知到。
我感谢弥太郎,之前我迷恋于解方程式一样的文章格式,来说清楚道理,来证明我的想法。现在我更在乎文字传达的温度,也想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在乎写出来的文字,能不能让读到的人,感觉到有些许泡温泉水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