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过去在阜阳被称为“炕”,特别是做鱼的时候很少用“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市场上鱼的价格很便宜,但家家户户很少吃鱼,因为那时豆油是国家按计划供应,大概每人每月0.25斤,只能维持平日生活之用,哪来多余的油炸鱼吃。
我有一邻居告诉我,过去骑自行车去乡下卖冰棒,由于人穷,用钱买冰棒的不多,多是拿东西换,比如废铜烂铁,甚至粮食。有一次,几个小孩子在池塘里捉了几条鱼,非要拿鱼换冰棒吃,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鱼带回家咋吃,多费油啊。
那要想吃鱼咋办呢,阜阳人有的是办法。做鱼的时候舍不得用油炸,那就采用“炕”的方式。炕、换句话讲就是煎,按照烹饪的行话叫“干煎”。
清洗后鱼改刀成鱼块,蘸上面粉,锅里放少许油,把鱼块放在油锅里煎。煎的过程中,炉火不能大,中火慢煎,煎时要不断用手铲翻动,使其受热均匀两面一致。炕好的鱼块色泽微黄,不像油炸鱼块那样呈金黄色,表面会有星星点点的焦糊状。由于在烹饪过程中,鱼块被裹上了面粉,在原料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外壳,使原料受到间接传热,保存了鱼肉的鲜嫩。
接下来,就是烩鱼了。锅里加水,再放作料,葱、姜、辣椒、八角一样不少,但阜阳人在烩鱼的时候,有时会放茴香苗,这种植物来源于丝绸之路,不仅去鱼腥味,更给鱼汤增添一种特殊的香气,促进人们的食欲。
随着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这种烹饪方式渐渐被人们淘汰了,因为“炕”鱼太费时,更何况现在家家户户都不愁油不够吃,除了清蒸、红烧之外,家庭里吃较大一点的鱼都用油炸,然后再烩。
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怀旧了,总感觉还是过去的煎烩鱼好吃。于是,这道原本因家庭窘迫而无奈的一种烹饪方式,竟创造了一种人间美味,现在,煎烩鱼也成了阜阳饭馆菜单中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文/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