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的核心是设置游戏规则,搭建一个固定场景的舞台,让艺人在其中饰演自己的角色,与演戏不同的是他们必须演的是他们自己。
竞技类真人秀的赛制就是这个舞台最基础的框架。竞技类真人秀最重要的就是赛制,赛制决定内容、决定公平与否、也决定到底能出多少的看点。对两个节目的赛制就不多做赘述了,大家自己去看节目。
《这就是铁甲》(以下称铁甲)和《机器人争霸》(以下称争霸)两家的节目赛制差别确实非常大。
从最开始的选机战来说,这一阶段主要的目的是选择机甲组成战队,最开始的这个环节因为没有进入正式比赛,都会以文戏居多,而两边的处理方式都很好的避免了这个尴尬。《铁甲》将选机战分为三轮,先是盲选,然后明星跟每个机器操控者进行咨询,可以在已选的机器中进行更换,最后一个选机环节是先下手为强。《铁甲》这一部分的处理方式,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成三次,盲选、交换、决断力。这个赛制的设置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对明星性格的挖掘和塑造。整个环节中撒贝宁哄骗郑爽选最好看的暗影猎手,撒贝宁的“老狐狸”人设,郑爽的耿直少女、强大的决断力,吴尊的犹豫徘徊,都充分的展现了出来。第一期就能把人设给立起来,说实话他们真的很高明。
《争霸》一开始就先来一局明星pk赛,既能展现明星的操作技能又能展现机甲对抗的比赛性质。之后就直接开始30进16的1V1对抗赛,让明星队长进行选择,然后再由铁甲操控者反选明星。 这种选拔方式一开始就进行机甲对抗,一上来就是主菜,这个选择非常的专业,同事也展示了明星性格。这个起手式一看也是高手。
而之后的比赛赛制,充分体现出了两个节目的不同之处。两者最不同的地方就是《争霸》更多的想突出明星来操作机器。这一点《铁甲》中也有,不过《铁甲》中明星操控的环节非常少,在剪辑的处理上也非常精简。
明星以非专业的身份参与专业比赛,也是竞技类真人秀的一个常规做法,比如之前的明星跳水节目,这种玩法就是让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大的看点就是明星通过努力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这个过程。而《争霸》中,明星的多次比拼说实话都没有这个过程,而是用类似游戏的方式来决定接下来比赛的顺序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事情,这种做法最大的bug就是观赏性会非常低,毕竟明星不是专业选手。而且如果用明星的比拼胜利来决定战队的走向,就容易给人一种非专业人士决定专业人士命运的感觉,容易给观众留下不合逻辑的不良感受,这一点制作团队在设计赛制的时候往往会为了突出明星而忽略掉。(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我也同意这种做法,只不过在呈现的方式上我觉得《争霸》欠妥,不是因为逻辑的问题,而是细节处理的不好,容易给观众造成情感上的断层)
这种缺陷其实是有法弥补的,或者是弱化的,《铁甲》这一点就做到了,我反复对比过两个节目艺人操控机器的环节,发现从现场的角度,两个节目这个环节的现场情况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区别在于呈现给观众的方式。
从赛制的设计上来说,《争霸》的赛事设计要更丰富和多样化,攻塔站、魔王挑战赛、复仇者联盟之战等等。而《铁甲》更传统和直接。《铁甲》的赛制升级则拥有其固定的模式和强烈的进阶感。
赛制升级主要是避免情境固化。赛制的升级是每个竞技类真人秀都要做的改变,赛制升级的最主要的核心就是避免重复的赛制让“秀”部分的戏剧冲突重复,观众产生耐药性,兴趣点疲软,同时也是赛事进程的推进。
由易到难,真人秀的赛事和传统体育赛事不同,体育赛事的比赛规则不会有改变,而真人秀的赛事则需要不断的升级,难度的升级,更像是游戏中打怪升级一样,一关比一关难。
赛制升级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自然就是变化,第二个就是不要太大的变化。有变化是好事, 新鲜感和难度升级本身是对节目节奏的不断调整与控制,而控制变化的幅度,每次都不能太大。因为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对节目投射自己的心理情绪和社会认知然后建立情感共鸣,如果大规模的调整会打断这种持续性的情感共鸣。而从演员的角度出发,大规模的调整规则就类似于在舞台上把所有的道具都撤下去,换上新的场景。台上的演员状态自然会产生很大的改变,也不利于人设的塑造,演员和观众都会产生断层感。
最好的方式,是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铁甲》就做的非常好。《铁甲》的赛制在前期有两次的明星亲自下场PK。每轮比赛的胜方都可选择一只机器加入自己的战队。这个环节是两个大环节之间的衔接部分,主要是打破节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弱队的劣势,不过基本不影响大局。第一次的明星PK,明星选择让哪一只铁甲保送晋级就操控哪一只。而第二次明星PK,则是由队员商议后决定本队明星经理人操控哪一只铁甲。这两次的环节变化非常小,观众一看就明白是要干嘛,但是第二次的明星PK,选择方从明星变成了队员,主次异位后,整个效果就不同了,这一个小小的改变,最后带来的是郑爽队的内讧,大家都不愿意把机器交给郑爽操作,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对明星经理人操作的不信任。这一个设计是非常非常成功的一个设计,点个大赞。所有人在看到这的时候,觉得跟第一次不会有什么不同,但是没有想到会有一个这么大的一个矛盾冲突,通过突出放大郑爽队内的争执,把一个次等环节做足了戏。
《争霸》每一次的赛前选择、分组方式都不同,全都由明星操作机器。每一轮的赛事改变非常大,戏也做的非常足,可谓是用心至极。但给我的感受却是一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每一轮赛制的巨大变化让人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找不着每个环节比拼的重心在哪。我想这也是因为节目的重心本身是在艺人身上的缘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找不到两个赛段的连续性。
其实这种感觉请教圈内著名真人秀的导演后,他给我过一个推论,我也不清楚是否正确。现在观众对真人秀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导致导演组本身的创新压力也非常大。《争霸》的赛事创新确实是下过功夫,但为什么效果却不好呢,他觉得不是出在赛制的问题上,而是在明星的问题上。真人秀早就进入韩国式的戏剧逻辑为主线的时代,抛弃了过去现实逻辑为主线的时代。其主要的标示就在跑男式的韩国综艺的引入。由明星的表现带动观众的情绪为主线。其节目主线已经不是逻辑主线,而是情感主线。
而《争霸》对赛事的创新,本身是值得认可,甚至是技高一筹的,可是明星本身的表现的确是差强人意。没有一条明确的情感主线。这位前辈认为,这才是关键。
上面这些分析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全对。有些理论是三四年前学习国外节目模式时候,听老外制作人讲课的一些经验。其实在仔细研究过两个节目后,我越来越觉得《争霸》的构思更加的天马行空也更加的有创作欲望,《铁甲》的升级方式看过一遍基本就能找到脉络,因为我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他的每个选择我大致都能理解背后的用意。而《争霸》的赛事设计,基于的就不是传统的竞争逻辑,而是基于真人秀这个文艺作品的戏剧逻辑,这一点我更佩服《争霸》。从赛制这一点上来说,两者各有千秋,也都展示了极高的水准。
但为什么《争霸》就是看着看着容易走神,业内很多小伙伴也都觉得《铁甲》让人有二刷三刷的冲动,而《争霸》却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剪辑上的问题还是情节上的问题。秃笔一支,写的不好。写出这些想法和经验是想和业内的大神探讨。现在整个影视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电视台的没落和网络平台的崛起与公司化的行业性质,让这个行业呈现出一个千军万马的业态,小众文化的兴起,让很多行业的底层或者是跨行业者都一步冲天,也让很多业内的伙伴们越来越迷茫。
编辑于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