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语大家都应该听过吧?但是,你知道这句话怎么来的吗?
这句话其实由“嫁稀随稀,嫁叟随叟”谐音讹化而来的。“稀”为少年,“叟”为老者,古人的婚姻只能听凭父母安排,两人甚至在结婚前都不知道对方是老是少,是美是丑。对对方的印象仅能从父母与媒人的话中想象,所以等看到对方的时候, 无论是好是坏都已成定局,只能认命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但从词的对称性构成来看,“稀”和“叟”正好相对,比“乞”更合理。
总之这一俗语演变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能是因为读音相近也更加通俗易懂,当然也有人认为可能是“鸡狗”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