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白居易的诗,内心一次次破防。他的诗直击人心,毫不商量。笔下较多的是小人物的悲欢和苦难。苍天赐他一双慧眼,让他看见人世间。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回家,对于我这个远嫁的人,更是温柔又温暖的词。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我自己也没有想到,2023年的第一个月,我居然回不了自己的家。因为疫情,为了老人孩子,明天,按计划,要逃离自己的家。春节临近,能不能回到父母身边探望,我很茫然。每逢佳节倍思亲,可能,我也要经历一场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思念离别之苦和无奈。
白居易的《观刈麦》,大概我们很多八零后的农村孩子都有经历过。历史总是在某些方面惊人的相似,也在不断地上演。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收麦的季节,是父母最忙最累的时候。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我仍清晰地记得带着家里所有能装水的水壶给大人送水。看着大人们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我也不敢说一声苦,冒着炎热给大人打下手,捆麦子。晚上就着月光继续干,累了睡在麦捆上,醒来大人还在忙。那些干农活的苦和难,最后都化为我学习上的动力,一路努力向前。很多年后,想起月色如水的田野,空气中没有了白天的酷热,一家人一边割麦子捆麦子,,一边说笑的场景,也有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美好。
白居易的那首经典的《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疫情之下,又有多少人生活不易?又有多少老人晚年老无所依?前几日跟父亲微信聊天,说着着他们现在的房子的改建。老父亲不愿意再投入更多的钱财,也不让我花这个钱,他对现在的居住条件已经很满意了。他是实用主义,我是希望更美观舒适一些。他说村里有两个跟他同一茬的人,过得远不如他。一个是四世同堂,听起来很美,但在没有多少经济收入的农村,实际上是鸡飞狗跳的日常,老人中风偏瘫住在堂屋,儿媳妇嫌弃,让搬去院里的杂物间住,老人哭着无奈搬离当年亲手盖的房子。另一个是儿子要娶儿媳妇了,家里实在住不下,老夫妻被撵出去搭个铁皮房住,风烛残年。家乡的村庄,那些老去的父母,很多大致都是这样的命运。儿子住着大的漂亮的房子,老去的父母,住着小房子。那些曾经的儿子们,都从少年闰土,长成了中年闰土的模样。
想起最近喜欢的温暖又感人的歌曲《人世间》,命运的站台 悲欢离合 都是刹那。平凡的我们 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不管人世间多少 沧桑变化。祝你 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若年华终将被遗忘 记得你我,火一样爱着,人世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