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是一位颇为知名的老饕所写。他说,我们出去找饭店,你怎么判断当下选择的饭店是符合你口味的。又或者说你选的饭店是网红,你怎么能保证不踩雷。
方法非常简单,比如你去川菜馆,你就点招牌菜,鱼香肉丝这种。其他什么菜都不要点,就点一个先吃,如果味道正宗,再点其他的,如果味道不对,就及时止损。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省钱包,而且也省胃容量,更省时间。
你们有没有那种点了一桌子菜,发现口味很不合心意,换一家饭馆时间来不及,再想想扔掉一桌菜也很浪费,只能硬吃的经历。如果有,我觉得上述的方法非常值得一用。
那么大家会说,有些饭馆是做概念菜的,那怎么办?这个也非常简单,就看菜单上哪些是招牌菜,点一个基础款尝尝就对了,好吃再点其他的。
同理,我们去面包店,卷卷也建议大家先点个白吐司,如果白吐司做得好,再考虑尝试那些别致的产品。因为白吐司是面包的基础款,如果你连白吐司都做做不好,那其他的面包肯定也不会好吃到哪里去。
自然,这个方法还可以举一反三,以此类推。比如去蛋糕店选戚风,去面馆点阳春面等等。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把思维再发散一下,用于鉴人。比如在我的认知里,能素颜把白T恤,白衬衫和牛仔裤穿得好的人,才可以唤作美人。但凡靠化妆和衣物包装出来的,都不算原生美人。
关于这点,《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就很懂行,白家安排家里老七和他相亲。他很有意思,先安排了大家一起去看电影。书中说,是为了要把人家搁个两三个钟头,脸上出了油,胭脂花粉褪了色,他可以看得亲切些。
范柳原,且不说那过去的那些浪荡史,就凭这一手的捉狭,就不是白家老七能对付的。所以一个很小的细节,就看出了人物的性格,铺垫了剧情的走向,以及展示了作者的笔力。
同理,我所钟爱的《红楼梦》,为什么读其千遍也不厌。不仅是因为宝黛的爱情令人唏嘘,贾府由富贵到败落的教训让人警醒,更是因为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值得一读再读。
比如我前段时间花了整整四个篇章,来写刘姥姥上贾府打秋风的选段。刘姥姥不算主角,可有几个人不知道她,哪怕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也知道她吧。
如果大家仔细回想,刘姥姥在书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第一次是打秋风,第二次是大家熟知的去大观园,最后一次则是探望王熙凤,救巧姐。就着三次,让我们对这个配角记忆深刻,念念不忘。
这个就是作者的笔力,我们随意翻开一页,任意找一个人物,你都会发现他是鲜活的,灵动的,不是死板的,更不是千人一面的。我们现在的很多小说,尤其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网文,且不说配角大都是一样的,就是主角的描写,几乎也是作者自始至终的风格,很少会有不同。那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读这样的小说,看一部和看十部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仅仅是作为娱乐,看个爽文,那倒也不无不可。只是这类小说着实没营养,读完什么情节都记不住,连主角名字都想不起来,感觉读这类书,性价比实在不高。
那么,我们也可以用今天讲的方法来选择读书,比如你随机翻到某一页,看看书中对配角的描写如何。如果作者把配角都写得惟妙惟肖,新鲜有趣,那这就是一本值得读的书。反之,我劝你还是放弃吧。毕竟在这个时代,个人以为,浪费时间比浪费金钱更惭愧。
最后,还是引用一段雪漠老师在《智慧人生》中的一段对话来警醒自己,也赠与读到此处的你。
问:现代人读书最缺少什么?
●雪漠:最缺少选择。许多人的读书,其实是在吸毒。
◎问:步入中年之时,在完成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义务外,读书的时间总是很少,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应该读哪些书为好?就读书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书能陪一个人走多远?
●雪漠:选一本能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认真读透它。别图多,只求精。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学了,就会有感悟;有了感悟,就要有行为。不能改变自己行为的读书,是没有用的。学了一点,就要用一点。读了好书,重要的是去做,而不是想。只要是好书,人能活多久,它就能陪你走多远。
最后的最后,祝福大家爱上读书,找到好书,以及有时间狠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