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用水向我们描述了道的德行是如何化现的,以及我们从水的德行中学习到如何处事,如何让自己的行为更接近于道。首先,老子描述上善若水,上善,不是普通的善,普通的善是没有一颗害人之心,做事情想着这件事能不能帮助到别人 ,怎么能做到是对对方有利的; 而上善, 是做事情要利益到众生,但没有想着我是不是要利益众生,并且把我,把帮助别人的我去掉了,把那个被帮助的人也去掉,把帮助人的这件事情也去掉了。把我,人,事这三个都忘掉了,很自然的做这个事情,叫上善。
一般,做好事的人在一开始就有这样的体验: 我做这么多好事也没人说我一句好,心里面念叨着我做了好事,这属于善,不属于上善。做了好事还要念叨,是不是善中还有不善呢?做了好事想到还有回报,是不是善中还有所求啊?这个善中想着回报,想着有所求,那就不叫上善,是普通的善。
老子把上善,把天地圣人怎样为而不争,如何不自私,用一个形象的水来作比方,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树木,小草也要喝水,如果哪边干旱了,可能会寸草不生。水是默默滋润着万物从来无所求,水如果不是拿高压棒往上喷,它自己是绝对不会往上面去的。水有一个特性,永远滋润着万物,同时不与任何人相争,甘愿处在最低的位置。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下水道,污水池的水让人掩鼻而逃,而泡茶泡咖啡的水那么香,其实水是一样的,污水池的水就是我们泡茶泡咖啡的水,也是我们平常洗衣服、饮用的水,水是没有任何变化的,水是纯净的。
我们学化学都学过水H2O,水为我们提供养分,化润万物后,自己甘愿流淌到最低最下最污浊的地方。但是我们都只对它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认为污水池里的水是脏的,纯净水是干净的,殊不知,水都是干净的,它是因为洗涤了这个世界的污垢,才看上去脏,而它本身是清净的。圣人说
"和光同尘",本身是颗宝珠,宝珠没有说要高高在上的照耀人间,而是来到人群当中掩藏了自己的光芒,慢慢的散发出人们所能接受的光与热。有人说圣人看上去与常人无异,确实,如果圣人看上去与别人不同,别人就不会要好好跟他学习,会把他高高供起来。水就是比喻圣人的德行,善利万物而不与人相争,并且甘愿处在很低的位置,而且要洗很多世间的污垢。圣人,孔子,老子哪一个不是千百年来被质疑,有多少人崇扬他们,就有多少人抵毁他们,直到现在还是有人说,孔老夫子的思想真迂腐,老子的思想是避世的,处众人之所恶。但是人只要心静下来,认真的读一读«道德经»,读一读«论语»,都能够感到人世中所稀缺的养分和智慧,这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与人相争,处于众人所恶的位置,而不会说"我呆着不舒服"。它没有舒服或不舒服的概念,天底下无非都是一样的。
道在哪边,道在我们身边,道在草木间,道在土芥,粪土都是道,哪边都有道。越是低的,贱的,越是为我们承载了更多,我们往往只追求高的,雅的,美的,无所谓高的,雅的,美的,都是拿低的,平凡的,丑的作基奠。高楼大厦,人们往往只关注它装修,用何种地板,其实夯实的地基是什么?如果没有夯实的地基,上面的大理石,花岗岩,名牌的木地板,玻璃幕墙有用吗?没有用,这是处众人之所恶的东西,起着最坚实的作用,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水的德行,善利万物而不与谁相争,处在不与众人相争,反而在众人不太喜欢的地方,道就是这样的,道不会遗弃任何人,道填充于天地万物,我们要学习水的德行,要先学习平等心,平常看待世间万物,平等看待世间任何人,不要嫌贫爱富,不要喜欢所谓的高雅而唾弃平凡,人都是一样的。要用一颗从善之心帮助别人。
我们如何去效法水的德行,把自身做好。"居善地"
指我们要择善而居之,«论语»有一句话,里仁为美,选择内在的仁德当成是美的,居善地,也有此意。«大学»讲止于至善,选择至善的静地当成自己居住的地方,不要沉迷财色名食睡,不要沉迷在功名利禄当中,或对别人的掠夺当中,这些都不要。居善地,心善渊,沉珠在渊,沉睡在深渊里的宝珠,内心渊深寂静,才能产生力量。第六章玄牝之门讲过,如何让自己的心沉静,才能产生力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老子讲的道,不是散发是内守,内守守到极其幽静之处,内心极其幽静叫做谷,当内心极其幽静之后,谷中有神)。与善仁,与,给予,帮助别人,内心怀着仁德,不要有所求。言善信,普通人说话喜欢随便允诺别人,殊不知给了别人很大的信心希望,最终别人没有等到兑现,一场空,很不好。言语关键是讲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最终得到别人的尊重,否则落个不靠谱的名声实在冤枉。政善治,治,治理。处理政事时,做事情关键点是依道而行,实实在在的处理问题,世间本来是依道而行,但是总是有人,做事情发生了偏颇,于是偏颇的事情就需要有道之士把它纠正过来,我们平常很多人遇到别人有问题时,都会找各种原因方法,我们讲的政,善,治,是实实在在地帮人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掉,解决在根源上。
任何一个人,当他有承担能力时,有担当责任时,才会明白什么叫政善治,实实在在的处理问题,事善能,做事情也是如此,心处于无为,才能把事情真正做好。如果心有为了,想的多半是自己,就不会把心放在事情上,当心不在事情时,怎么能办好事呢?事善能,是因为自己心中无为,所以更能够把那颗心很细致的放到事情的每一个角落上,既能全局地看事情,又能在很细微的地方把事情做好,叫事善能; 动善时,一个时机把握得很好,这个把握很好不是有为的把握,心很静时,自己自然知道当下的每个事情在如何状态,如何去推进,不会燥动,不会造作,这叫动善时。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最核心的是前面的居善地,心善渊,择善而从之,然后在行为上与善仁; 言善信,帮助别人要怀着一颗仁德之心,凡是出言,有话说出来,一定不要信口开河,我们说出去的每一句话,如果没有兑现,最终只让自己的信誉逐渐透支,透支多了就会破产, 这是言善信; 当做到与善仁,言善信时,就能够做到政善治,事善能,处理问题能处理好,治理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也能治理好,能够在天时上把握得住,叫动善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能够像水一样做到至善,做到不争,才能够完成。
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不争了,才能做到以上所说的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我们看这几个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很多人最想做的是如何能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但是老子把它们排到最后,为什么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你如果不能做到居善地,心善渊,如何能做到与善仁,言善信呢?不能做到与善仁,言善信,又如何能做到政善治,事善能,哪能动善时呢?从本源处,择善而居之,心沉静如渊,如沉珠在渊,然后才能化为行动上的对别人实实在在帮助,出口重诺如山,做事情才能做好,是一连贯的。这一切最后都回到水的德行上,善利万物而不争,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从心里面去修行,知道这一切的有为都是徒劳,从而全心全意用帮助他人的方式来成长自然,这样的人生既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最终与天地化为一体,与天地同参,像水一样上善,人生最后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