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得到上赵辉医生的《给忙碌者的骨科医学课》。购买这门课的初衷是想知道跑步是否可以长期坚持。估计课程难度不大,所以作为了跑步时的背景声。课程总共将近两个小时,两次慢跑就拿下来了。但是听完后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感觉课程没有太多干货,不过随后的文字阅读却颠覆了我的认知。
赵辉医生的《给忙碌者的骨科医学课》输出的是一个有关现代骨科医学的整体框架,掌握了这个底层逻辑,就知道骨科是干什么的,骨伤骨病是怎么发生的,也就能够自己判断和预防运动伤害了。
那骨科是干什么的呢?
估计大多数人的认知跟我一样——骨科只是诊治跟骨头有关的疾病。其实骨科负责的是运动系统,也就是说跟运动有关的就归骨科,比如运动的四要素骨骼、肌肉、韧带和软骨出了问题都要看骨科;但不属于运动范畴的骨骼,比如头骨就不属于骨科诊治的范畴。所以骨科不只是诊治骨骼,也不是所有的骨骼都归骨科。有了这个认知以后去医院就不会挂错号了。
骨伤骨病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运动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依靠的是运动四要素的平衡,那这四个要素是怎么工作的呢?文中以跑步为例,跑步是一个全身协调的动作,需要上半身维持平衡,下半身迈开步子、向前运动。这时候,脊柱和骨盆的中枢骨骼就相当于一个支架,让我们的身体维持站立、略向前倾;而大腿和小腿上的肌肉群则会依次收缩,为下肢提供动力,使我们能够迈开步子;膝关节表面覆盖着软骨,它能减小关节处的摩擦,让迈步这个动作变得顺畅;而韧带和肌腱则将骨骼与骨骼、骨骼与肌肉紧密连接起来,确保我们每一步都踏实稳定,这样我们就能自由奔跑了。
其实大家这时候已经知道了,骨伤骨病的发生是由于运动四要素的失衡所造成的。骨折、肌肉劳损、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鼠标手等都是一个或者多个运动要素失衡所造成的。
例如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是处在两个椎骨之间的软骨。
在久坐的时候,颈椎和腰椎的负荷增加,附近椎间盘受到的压力自然也会变大。而弯曲的脊柱又会挤压椎间盘,使椎间盘的受力很不均匀。一边受力多,一边受力少,椎间盘就很容易被压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被压扁的果冻。这时候,如果给椎间盘一些休息时间,它是可以恢复弹性的。但是,如果压力一直得不到缓解,椎间盘实在“太累了”,就没法恢复了。相反,它会膨出,也就是让自己变大一些,来释放内部的压力。同时,椎骨的边缘还会长出骨赘,也就是“骨刺”,来维持脊柱的平衡。如果压力还是继续,椎间盘不仅会被挤扁,甚至还会被挤破。这时候,事情就严重了,一方面,椎骨之间的缓冲垫消失了,维持脊椎正常曲度的任务全部压在周围的肌肉上。肌肉的负荷进一步加重,又会加剧劳损,引发更加剧烈的疼痛。另一方面,椎间盘破裂后,里面的组织就会泄漏。一旦泄露的组织进入椎管,压迫到里面的神经,就会导致严重的疼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
知道了四要素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这么多年不知道也过得很好呀。
现在热衷于健身的人比较多,要是清楚了四要素,对你的健身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这一段时间跑步的时候,就用到了四要素的知识。以前跑步的时候不管身体是不是吃得消,只管一个劲的完成既定目标。现在我能意识到关节处轻微的不适是在提醒我肌肉已经劳累了,起不到保护作用了,如果再继续就会伤及软骨。
还有就是跑步是不是会伤膝盖,只要你的肌肉强大到能够给关节提供足够的保护,长期跑步就没有问题。反之就需要循序渐进,否则就会打破运动四要素的平衡而引发损伤。
课程中还对人们长期存在的错误认知进行了科学的讲解。比如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意思很明确,就是肩关节以及它周围的韧带、肌腱发炎了。具体来说是这样:如果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比如说肌腱、韧带,长期被高强度使用,就可能因为劳损而产生慢性无菌炎症。
很多人认为肩周炎是因为冻着了,是寒气入侵导致的,但这其实是个谣言。事实上,现代医学里压根就没有“寒气”这种东西。
有人可能会质疑:既然没关系,那为什么天一冷肩周炎就犯,病情就加重呢?其实这和血液的流动速度有关。温度高的时候,血液流动速度快,营养物质补充及时,损伤的修复就比较快;温度低的时候,血液流动慢,损伤的修复比较慢,所以看起来病情就加重了。
这种因为软组织劳损而引发的炎症,出现在肩关节,就叫“肩周炎”;
出现在肘关节,因为典型患者是网球运动员,所以被叫作“网球肘”。
类似的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跟风湿两个字根本就没有半毛钱关系。
好了,就介绍到这里。课程中还有很多与我们运动系统有关的知识以及骨科的未来突破,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课程中继续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