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 2024年4月1-2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沿着季风的方向》
阅读范围: 《印度 穿越北印度的火车之旅》1-2
我对印度的印象是贫困落后,种族分化严重的,通过印度电影我又看到了他们的乐观和盲目的自信。用火车在印度旅行,未读时我只能感到拥挤和极限悬挂的压抑感,同时也对作者十分佩服。
引言说:印度是不能被评判的。印度只能以印度的方式被体验。
“百年纪念号”特快:新德里—阿姆利则
开篇就告诉我们想了解真实的印度要去农村,而作者认为火车站宛如印度农村的缩影。这里有做布朗运动的三轮车,出租车,摩的,水牛和猴子翻找着垃圾。流浪者们习以为常的在这里寄居着。这正体现了印度人强调消极超脱和接受的哲学。
印度铁路有158年的历史,1853年当中国正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时,孟买到塔纳就开通了31公里的铁路,这当然是为了方便英国殖民者的运输。而当地的印度人会因为票价的关系,分隔在普通车厢和一等车厢。
作者在一等车厢里遇到了一位锡克教徒,辛格。戴头巾,不剃发穿特制短裤带钢制手镯。
锡克人以勇猛善战著称,他们起源于旁遮普。这里是侵略者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必经之地,伴随着无尽的战争。16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的后裔莫卧儿人掌控着旁遮普近两个世纪,当地人创建了锡克教反抗统治,辉煌时期成立了锡克帝国。两次英锡战争后逐渐落寞下来。
作者一路还途经了印度最年轻的城市昌迪加尔,法国设计师说呈现了印度对于理想城市的设计,这种过于现代化的理念却不符合印度人习惯中的审美。
此行的目的地达阿姆利,是锡克教的梵蒂冈,许多人在这个圣地朝拜。这里也因印巴分治,引发了几百万人的大迁徙和血洗运动。
朝圣者涌入的金庙,曾经是西特教领袖的驻地,他曾经希望旁遮普独立于印度,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而对圣地的亵渎和恐怖思想遭到了众人的不满,最终这位领袖被刺杀身亡。
8104号快车:瓦拉纳西—格娅
尽管坐火车也未必舒适,但作者新生绝望的长途大巴之旅更让人不堪回首。他回忆到司机会随意驾驶,并在重型卡车的怂恿下疯狂鸣笛,仿佛在宣告着自己的力量。
对瓦拉纳西的初印象源于混着牛粪和硫磺的味道。这里被称作“湿婆之城”是印度教最神圣的地方,而“人存在于牛粪中”。
当地人认为恒河可以洗涤人们的心灵,所以从生到死的重要仪式都围绕它展开。有人朝拜,有人祭奠,有人沐浴,有人拉屎。而一切又似乎十分和谐的展示着生命的延续感。
作者来到了叫做鹿野苑的遗址公园,这里曾经是佛教的发源地,有佛陀的悟道之地,菩提树。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这里立下石柱纪念佛陀。而十世纪起,印度教占领了这里,又过了两个世纪,伊斯兰教将这里夷为平地。
作者说,那些已经损坏,腐败,衰败,呈现的不是文化的缺失和挫败,就是征服者的暴虐和贪婪。讽刺的是一些小贩会在这里售卖石刻艺术品,宣称他们是遗址的一部分,这正是千百年后的另一种体现。
坐上8104号快车,作者挤到了平民车厢,尽管种性质在1947年已经被废除,但精神上的松绑未能消失。婆罗门种姓的少年与作者攀谈理想的工作。安娜在拜耳医药公司任职的父亲,也与作者交换了名片(虽然这张唯一的名片后来又被要回去了)。他们见证着有钱人与穷人巨大的阶级差异,谈起腐败,发展和未来这些印度人仍然十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