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从精神底蕴而言,《流浪地球》要远远高于《复联4》。
5月24日零点,在中国内地公映30天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以下简称《复联4》)正式从影院下线,该片总票房达到42.38亿元,仅次于《战狼2》56.8亿和《流浪地球》46.54亿,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三,也成为中国影史进口片票房总冠军。
这其中,《战狼2》并非科幻影片,所以我们很自然地可以拿《复联4》和《流浪地球》比较一下。
本文不想就这两个电影的硬核去讨论,要去细究,这里面肯定能找出不少从我们目前的科学观看不合理或者其本身不能逻辑自洽的地方,比如《复联4》中某位复活的人给复仇者之一打来电话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复活行动成功这个细节,就自相矛盾了。要知道在《复联3》的彩蛋处神盾局局长弗瑞烟消云散时,他的通讯工具(BP机)可没有随着他消失。所以,时隔五年以后,任何一个人的手机还留在现实世界中应该早就被抛弃、报废、没电了,如果当初被主人 带到另一个世界,那回来时也早就欠费停机了,怎么可能1分钟内就打过来电话呢?
其实科幻作品本来就是一种思想实验,给我们一种“这个世界未来可能是这样”的创新思维引导,在庞大的叙事架构中其逻辑结构里有点这样那样的瑕疵是再正常不过了。我们最重要的还会看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是什么。
我想从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这个角度去看这两部影片。如对这两种游戏的意义有进一步的兴趣,可参看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或听一下樊登老师最近对它的解读。
有限游戏都是以取胜为目的的,有一个明确的终结。而无限游戏是以延续为目的的。
这两部电影中,谁在玩有限游戏,谁在玩无限游戏呢?
复仇者们是在玩无限游戏吗?好像是,因为他们的使命就是让人类不被毁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以无限延续下去,而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那灭霸呢?他灭掉宇宙一半生命的目的也是让所有高等智能生物在宇宙中能长久生存下去,而且也为此不惜法力大损,被复仇者轻易抓住砍头。
这就有点奇怪了,一般而言,无限游戏的玩者都是高人,觉悟者,怎么就互相掐起来了呢?
我认为,这两方实际上都是有限游戏的玩者。复仇者其实并不考虑人类无限可延续的问题,他们只是不能忍受身边亲人好友的无端消失,而对侵犯地球的行为,或者说对外来强加的意志进行反击,反击结束,大反派被干掉,大神们就星散了,完全不考虑长期的风险存在和应对,比如,是否会存在另一个灭霸似的人物也仿效他们穿越到过去收集宝石再玩一次灭霸的未竟事业呢?
而灭霸也是如此,他打完一个响指就感觉完事大吉,隐居养老去也,他怎么不想想那剩下的一半人(包括其他高等生物)花不了多少时间(宇宙尺度而言)就能再繁衍另一半出来。如果他真的坚信自己的理论,至少得培养几个接班人吧,然后把自己、接班人和宝石藏在宇宙深处的某个角落,等到那些目光短浅的高等生物又繁衍到临界点时再打个响指,那样,他才算是一个无限游戏的玩者。
再看《流浪地球》的主角们,那才是无限游戏的真正玩者。在之前的所有科幻作品中,人类都是在地球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之前驾着无数宇宙飞船逃离地球,另外找个行星或卫星建造新的家园了,而他们则是把地球家园装上发动机一起带走。那么,等到他们到达比邻星系安家后,比邻星过多少亿年遭遇太阳同样的宿命时,他们又可以再次出发,带着地球到下一个星系,从而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一直繁衍、发展下去,这就是一个无限游戏。它不依赖于某几个超级英雄,这里面的主角都是凡人,但他们的事业在他们死后还是可以薪火相传,不断延续。
所以,从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角度这个哲学高度上看,我觉得《流浪地球》的精神底蕴更胜一筹。这也是东方的“道”文化比西方的“神”文化更适合人类未来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