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你站在讲台上演说时,听众会透过你的眼睛,看到你是否充满自信,是否对个人观点坚信不疑。
也许你认为自己讲得很好、很完美,但只要你的眼神透露出一丝胆怯。比如,不敢与听众对视,回避听众的视线。那么,听众就会感知你的不自信、紧张、不坚定等负面心理。这样你就很难真正控制住场面。
不少演说者,在演说的大部分时间里面对屏幕,都是照着幻灯片一行一行地念。这实在太可惜了。镇定自若、充满感情的眼神应该留给听众,演说过程中,应该用眼神与听众交流,偶尔一个关注的眼神,会让你的演说更加富有感情、更加生动、更能打动人。
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曾是一名演员,拥有高超的表演技巧。每次演说时,他都会充分运用眼神控场。有时候,他的眼神像聚光灯,可以把听众的注意力聚集到某一点;有时候,他的眼神像探照灯,可以扫遍全场。因此,有人评价他的眼神是征服一切的武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眼神控场,来征服听众呢?《演说:把你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本书告诉我们三个方法:
一、上场时先扫视全场以镇场
演说开始,你在主持人的介绍下走上演说台。上台后,不要急着开讲,而要先扫视全场听众。扫视全场很简单,你只需向左前方45度看过去,再向右前方45度看过去,最后把视线调回到会场中间。整个过程只需1—3秒,这叫镇场。
必要的时候可以用3—5秒钟镇场,比如,会场有些嘈杂,大家没有完全安静下来。实在不行,扫视全场10秒钟也行。比如,会场特别吵闹,你扫视全场三五秒后,听众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安静下来,这时你可以继续扫视全场,直到听众安静下来。
扫视全场时,你既可以面带微笑,发挥你的亲和力,也可以表情严肃,表现你的威严。这时你的眼神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就相当于给听众留下了第一印象。听众会对你作出评价:“这位演说者是有亲和力的。”“这位演说者是比较严肃的。”
二、演说时要积极与听众眼神接触
在演说过程中,你的眼神不能停留在幻灯片上,更不能停留在演说稿上,而要不停地与听众接触。比如,“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这个问题究竟说明了什么。”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扫视某个区域的听众1—3秒,再转移到另外某个区域的听众,以传达你的关注。
具体来说,在与听众眼神接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眼神要保持移动,在一个听众身上定格1-3秒或3—5秒足矣,再转移到另一个听众身上。
[if !supportLists](二)[endif]不要老盯着某个听众看,看来看去,人家心里会发毛,会有疑问,不知道究竟你想干什么。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在与听众目光接触时,不要马上移开目光,那样会显得你信心不足,有些胆怯,听众会认为:你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讲的东西。而要用坚定的目光,向听众传递你的自信、信任和关注。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如果听众身份特殊,你不敢直面他,那你可以注视着他的眉心,让他感觉你在看着他。
[if !supportLists](五)[endif]多与认真听讲的听众保持视线交流,这样既能增强你们之间的感情,又能让你从他们身上找到自信心。
[if !supportLists](六)[endif]眼神接触的同时,配合点头和微笑,表示一种情感的交流,能够给听众传达信任感。
[if !supportLists](七)[endif]将会场分成田字格似的四个象限,从每一个象限中挑出一个人来接收你的目光,使你的目光在四个象限中来回切换。
三、用眼神提醒“开小差”的听众
演说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开小差”的听众,他们或交头接耳,或低头玩手机,或打瞌睡。这些行为是一场演说中不和谐的画面,如果置之不理,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更多的听众,造成更消极的影响。
怎样应对呢?
你不必直接提醒道:“请大家注意力集中,不要开小差了!”这样会让交头接耳者感到没面子。
明智的做法是,用眼神来提醒他们。将目光转移到他们身上,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他们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言行,并会感到不好意思,进而安静下来。
如果他们对你的提醒置若罔闻,你可以延长注意的时间,同时提高演说的音调,改变演说的气氛,以提醒对方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