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的《活着》,是需要勇气的。需要忍住眼泪的勇气,需要温和面对世界的勇气。
已经记不清第一次读《活着》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当时我不是一次性把它读完的,因为读到有庆死的时候就不想读了,是时隔一段时间再读完的。
那时,我就纳闷:明明写的是一连串关于死的故事,为什么还取书名叫‘’活着‘’?
还有就是愤愤不平:福贵不应该一直活着!
这次再读,自然免不了掉眼泪和不断的叹息,但是能够一次性把它读完,还能写下感受。
再读《活着》,心态也温和了许多。正如作者在序里所言:‘’《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
01.关于死
书中一连串死去的人物,也许是最不该死的,至少不应该以那种方式去死。
老地主福贵爹被逆子气死,虽然最后是拉屎摔死。
福贵娘生病因福贵请医生中途被抓壮丁耽误而死,虽然她相信自己的儿子这次不是去赌博。
福贵儿子有庆输血救人却因医疗事故而不明不白的死了。
福贵女儿凤霞一生劳累,刚看到幸福的曙光,却因产子大出血而死。
福贵老婆家珍,大家都觉得她要死的时候却死而复生,最后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安静的死去。
福贵女婿二喜为挣更多的钱因事故而被压死。。。
福贵外孙子苦根被豆撑死。。。
还有老兵老全、龙二、佃户王喜、县长刘春生,他们的死似乎有逻辑似乎根本没有逻辑,但结果是:他们都死了。
福贵没有死,他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他可能是想死想得最多的人,但他没死。
02.关于活着
书中描述关于活着的情节少之又少,零星散落在福贵、壮丁、连长、龙二、家珍的身上和心里,虽然文字不多,却传递了很强的关于活着的力量。
就说福贵吧,当他把所有家底输光后,他想到了死,想到了自杀,但他没有勇气。他想着‘’自杀死不如让他爹打死‘’,最后他爹没把他打死,他活下去了。他原本只是想用一种死的方法代替另一种死的方法,没有求生的欲望,可他活下来了。
福贵活下来了,在各种刺激,在母亲、女儿、妻子的鼓励下,他变得有目标和希望了。他卖力的种地养家,妻子也带着儿子回到茅屋,他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重新为家族争光了。他不想再活得像狗一样。可是,他被抓了壮丁,当兵和逃亡的几个月,他经历了世界上最残酷、最恐怖的死亡——战争之死。在那个很多人都不想着能活去下的时间里,他想到的最多的是——活下去!他要活着回到他的家,回到母亲妻儿的身旁。
终于,他从战场活着回来了,回到了家里,可是,他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了。
接下来,他想着可能会平静地活着了。他收获了家人的温馨感动,经历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见证了世事的风云变迁。当时的他相信:只要自己够勤劳刻苦,总会有希望。
但是他,没有盼来自己想要的希望,他又一次次面对死亡,他活在生死无常里,他努力挣扎着,但是他只能忍受,没有选择,甚至他连死的机会都没有了。
03.结束语
活着就是活着,福贵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将要死去的一个个生命。
可能只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是他在生死线拉回来的暂且活着的生命。那头老牛和他一样,老而且顽强的活着,他们每天一起劳动,一起休息。。。
兴许老牛知道:‘’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兴许老福贵承认:‘’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作者在序里引用了一位诗人的一句话:‘’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但,福贵似乎能忍受!
我相信,作者笔下的东西是真实的。
是的,《活着》写的是死去,表达的是活着,呈现的可能是对生死的态度。
是的,《活着》让我们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们,本该真实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