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珍贵的回忆,就是丢弃了纪念品也绝不会轻易忘记。进一步来说,那些忘记了也无所谓的回忆,干脆就真的忘记好了。集中精力思考今后的人生岂不更好?
• 我们都生活在“现在”。无论“过去”多么辉煌,人都不能生活在过去。我认为,当下的心动感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纪念品的弃留标准依然是通过用手接触后扪心自问:“现在我心动吗?”
我想要一个能够放松的生活空间。只是,又回到了公共的空间,曾经读书时也就住了一年大概,小学几个月大概,居家。自己的空间,到现在都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去了,拥有了整整半年。自己的生活空间。
• “把不愿丢弃的纪念品送到老家去的做法只是自欺欺人。”
• “我重新一件一件地审视那些纪念品,当时的甜蜜场景又生动地浮现在脑海里,我对那些纪念品深情地说:‘那时你们让我如此心动,谢谢了!’当丢弃这些纪念品时,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有勇气正确面对过去了。”
爱情也是同理,过去 了就是过去了,再也回不去的了。不要一直沉溺在过去,对它说,谢谢你让我如此心动,谢谢了。
• 如果把纪念品放置在某处而不做处理,那么任何时候都可能引出过去的回忆。那些纪念品也许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影响人们现在生活的“包袱”。
• 所谓整理,就是整理每一个“过去”。整理纪念品也就是重启自己的人生,也可以说是为了迈出人生下一步的“节庆整理的总清算”。
• 照片 比起收藏回忆,不如爱惜现在的自己!
• 衣服—书籍—文件—小件物品—纪念品的“正确整理”顺序
他所说的工作后及时拍一个照片留存,你到来的前后。为什么呢,因为你现在用不到,后面也会用到的。
养成心动感,这样种种所做的目标。判断力。
• 照片如果在拍下的瞬间让人感到开心,就表明这张照片是很有意义的。那些照片在打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次留存下来五张照片就足够了,因为它们是让自己有心动感的。
• 照片如果在拍下的瞬间让人感到开心,就表明这张照片是很有意义的。那些照片在打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信件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收到信的瞬间。原来寄信的人或许已经忘了他当时写了什么,甚至根本忘了自己寄过这封信。过去交往的人送的首饰如何处理也需斟酌。如果纯粹是首饰本身让你有心动感就可以留存,但如果因为忘不了送首饰的人而不愿丢弃首饰,那最好还是处理掉。不然,就会让遇见新恋情的难得机会白白地溜掉。
• 最重要的不是对过去的回忆,而是经历了过去的体验而生活在今天的自己。通过对一件一件纪念品的审视和真诚面对,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
空间的使用不该是为了过去的自己,而是为了将来的自己。
现在的歌,反馈的是现在能发声的人的心态,还是这个环境所在的现状呢,唱到你心里去了,或则,被默默影响了。
• 姑且不论商店的情况,家庭中实在不必忧虑存货用完。就算物品用完,顶多只是叫嚷:“啊呀,这该怎么办呀!”绝对不会造成什么无法挽回的遗憾。
• 只有通过这样的处理,才能让自己无物一身轻。只有把物品存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自己的生活才会发生巨大变化。这是迅速达到整理目标的最短捷径。
• 一旦体验了这种没有多余存货的生活,就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感,而且很快就喜欢上这样轻松的生活,以后再也不会囤积存货,而是开始思考即使暂时断货,不去购买也照样能生活,尝试用其他的物品替代或者干脆省略不用这种物品。
• 重要的是,首先要掌握现在拥有的物品的存量,然后将其控制在最低限度。
• 从出生以来就在超量供给的物质条件下过着富裕的生活。所以很多人到现在都无法想象自己拥有多少物品才能快乐地生活。
• 经过整理后,东西不断减少。终于有一天,你突然明白了自己拥有物品的适宜数量。这一难忘的时刻终于瞬间来临,你会清晰地感觉到。那时,只听到头脑里倏地响起了“嗡”的一声,自己突然产生了顿悟之感:“啊,明白了,我只要拥有这些物品就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了!”或者:“只要拥有这些物品,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整个人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
• 适量的感悟点:通过整理后,大大减少了拥有的物品。自己在生活中重视的是什么,以及价值观,都变得一目了然。总之,目标并不在于追求减少物品或者有效地收纳物品,而是以心动感选择物品,以自己的标准过上快乐的生活。
世上的故事那么多,你看的过来吗,为什么要去看它们的故事呢,仅仅是无聊吗,可是,你又会被它它所影响。选择让自己有心动感的,有感触的,不好吗。世上的路那么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条。
• 自动遵循他人制定的标准,采用他们的诀窍进行整理,即使暂时能将房间整理干净,但只要不符合客户内心的标准,房间就还是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我们的标准也只有自己能来决定,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 丢弃物品,并不意味着过去的人生体验和自我认同就此消失。通过选用有心动感的物品,就能第一次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
每个物体都要有自己的固定的位置,一个位置出现了一个随机的物品,他会孤独不安,其他物品是会赶来安慰的,就像施加了集合令,物品瞬间变多。
自己,他人的物品。物品按照物品的主人分类,按照物品分类。按主人一人分配一个地方,更容易自己主动去整理。
无论是谁,都绝对需要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领地。
现在安定下来了吗,进来的前一个月,住的地方都不确定,不知道会在哪里安住,是想自己出去租房子住了,不想再住宿舍,你自己没有统计,也住了好几年宿舍了吧,说是要与人亲近,不过也不过还是这样。是别人期望自己要这样做吧,和别人去玩,也是别人期望,期望成为成为与大家一样的人,可是,自己也仅仅是自己,也只有一个自己。
集体居住不用房租,只要水电费,可是,出去住也不会有补贴。私企,民营企业,感觉起来还没有小作坊好,真的。乱糟糟的,自己的本身的权益感觉自己都不会去维护。知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可是感觉这里太多太多,与曾经的见到的不一样,到了这里,就感觉没有过下班时间,一天24小时的工作时间,管你是在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有问题就必须马上去解决,呵,真是谢谢 了。
整理时不必理会“行动路线”和“使用频率”,确定它的位置就好了,位置决定人的行动,空间只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