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的时候,爸妈已经出门了。
他们分头行动,一个说要趁早去买排队都不一定买得到的波罗猪(波罗是个地名),一个是去采买我们一家都爱吃的年货零食(蛋散、油果、酥角和糖环)。他们说,这东西虽然满街都是,但要买到好吃的,得他们出马,只有他们才知道,哪里的最好。
也是奇怪,好东西吃了不少,各种网红食物网红餐厅不断在体验,但心里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家里过年时候必备的这些香口小吃。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家里就准备好了各种大小的储物桶,装满各种小吃。馋嘴的孩子们趁大人不注意,便偷偷拿了来吃。这样的满足感,啥也比不了。就更别提听着大人们在厨房忙活,我们孩子在外面流口水的画面了。
爸爸昨天还跟我说,今年不愿意自己花时间花力气再准备一堆过年的吃食了,太辛苦。连往年一直自己做的各类丸子,也准备市场采买了。然后,只在一家店看到了老家才有的炸虾丸,吃来却觉得不对味。老爸咂摸着,觉得自己找到了不对味的原因,便跟老板说:“你这丸子,怕是用的鸡蛋裹的吧?”老板说对啊,老爸说:“你得用鸭蛋。用鸭蛋,这外皮炸出来才更爽脆。”老板说:哟,遇到行家了,谢谢提醒啊,我们一定试试。
其实老爸还算不上行家,大伯才是。或者是,若论制作客家传统美食,家里的长辈们都不是盖的,各有各绝招。
大伯做的各种丸子各种卤味,爸爸做的糯米饭,妈妈做的炸乳鸽白切鸡,舅妈做的芋头扣肉,各有千秋,随便一道都是可以拿到馆子里的水平,甚至比不少粤菜馆的出品好吃。这也不能怪我变成了挑剔的吃货,谁叫咱有“背景”呢?
儿子便也和我一样,长着广东胃,对这边的早点肠粉情有独钟。我每天洗漱好,就带着儿子,出门吃早餐。因为爱吃广东肠粉,家旁边的小店,回来后一直去光顾。老板娘已经认识我儿子,看到他来就热情打招呼,说上海小帅哥把妈妈带来了。小店虽小,标准的早餐内容却应有尽有。坐下吃碟拉肠,吃碗云吞或者生滚粥,满满的广东味道。旁边坐着的老太太,白发苍苍,耳朵有点背,却不影响她和店里的陌生朋友唠家常。看着她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多年前,她也常跟爷爷一起,带着我外出吃早餐。他们似乎认识小城里的每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是招呼不断。每次坐下,老板都乐呵呵地说:“和上次一样对不对?哟,今天带上孙女一起了,都那么大了啊!”这些个景象,仿如昨日。
给先生打包的一份猪杂粥,离开的时候顾着教孩子付钱,忘了带走。走出几步,店里的好几个人开始叫唤,说我的粥忘了拿。他们的脸上,都有着宽厚友善的笑容。
这个小城,不仅用美食拴住了我的心,还有城里淳朴的人们。
它一直在变,变得越来越繁华。但也一直没变,因为有最本质的情怀,根深蒂固。
祝大家也在这个年里,沉浸在记忆深处的家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