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半年,我对产品的理解在于体验、逻辑、结构、布局。入行一年到两年,我对产品的理解变为商业模式、需求分析。建筑学是个很好的学科,给我带来了逻辑和人文素养,所以产品体验、需求分析还算比较好。最近一个月在思考所负责的产品方向,深切的认识到产品的难点在于产品定位、需求挖掘,这也是自己的不足。强需求就像积蓄的势能,可以轻易地推动用户涌入。寻找需求点,创造性地去解决,即使体验弱,依旧会吸引用户使用。反之体验再好,没有解决问题,用户也没有使用的动机。很多产品网站总结了很多需求挖掘、需求分析的方法论,实操时会发现这些东西并没有实际的帮助。只有张小龙的理解一针见血:
需求不来自调研,不来自讨论,不来自分析,不来自竞争对手。需求来自于你对用户的了解,来自于自身需要和周边朋友的反馈,来自于对当下生活潮流的理解。了解用户的场景、感受,所处的时代潮流往哪里走,忽略评论家的意见,从用户的讨论中发现灵感。
对于需求的理解需要融入某一人群或者行业,才能看到需求的缝隙在哪里,哪些细微的需求还未被满足。对于人群和行业的远观,只会揣摩到一些大颗粒的需求,市场基本已入场了大批玩家,作为新手再去切割,非常困难。
白大神之前给我提过一些建议,细细想来很受用:
没有成为某一个产品的重度用户,很难深入理解产品;缺少一些娱乐活动,比如不看剧,会对现有的文化理解不够。
功夫在产品外,虽然一直这么理解,但是之前的侧重点在对产品之外人文等知识的吸收,缺少了对生活的体会观察。
可以看36氪,可以玩快手,可以出去玩耍,可以追逐潮流,可以去体验不同,感受人群的情绪和兴趣,了解创意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