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堵不如疏

秸秆焚烧堵不如疏

朋友在基层乡镇政府工作,进入夏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秸秆焚烧。当地市、县、乡三级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层层开会布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到朋友所在乡镇,普通办事人员交1000元押金,领导干部交3000元押金,镇政府向市里交50万元押金,一旦发生焚烧事件,这些押金都无法退还。

由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朋友整个夏收忙的是不可开交,整天都和同事在田间地头巡逻,严防死堵,绝对不让第一把火焼在自己的责任区,用朋友自己的话说就像打仗一样。没想到千防万防,还是出了事故,在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一把大火让朋友所在乡镇的押金全部泡汤了。

当地政府的措施不可为不得力,将政府每个办事职员包括领导的个人利益与防止秸秆焚烧的效果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每个办事人员的“积极性”,但窃以为这种措施没有出对路子。防止秸秆焚烧的根源是秸秆处理问题,给秸秆找一个合适的出路远比一味的严防死堵有效的多。

其实秸秆是一种资源,它的利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还田充当肥料,可以用来培育食用菌,可以用来制取沼气、生物质发电,还可以用作工业原料。只要当地政府肯下功夫,自然可以克服秸秆利用的困难,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既避免了秸秆焚烧的危害,也为农户增加了秸秆售卖的收入,同时也培育了当地的企业发展,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