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刚看到一句话说:“不需要有专业自卑心,专业和非专业只有四年的差距,学花几年就可以赶上,不学,一辈子的差距。”那会儿感觉,哇塞,牛逼,说这话的人肯定实践过了,并且肯定是个内心很强大,自律性极高的人。
以前有听过什么十年磨一剑,什么10000个小时定律,印象就是模模糊糊,大概讲的就是如果想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一行业出类拔萃做出成绩那么一定要积累10000个小时,说真的,那会儿真的没有心思去感受这些话,在我印象中这就是像心灵鸡汤一样的东西,我真的不是很喜欢所谓的成功学。我想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我就过平平淡淡的生活,什么领域大师、专家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好像也没有啥条件,我觉得我的学历就只有本科,我能做什么,我的工作就是系统内的一份稳定的工作朝九晚五,我能做出什么成就。我觉得我的生活就是每天上下班,偶尔看看书,偶尔会会友,偶尔锻炼锻炼,再偶尔去寻找寻找所谓的远方远远游一两次。
说来也真是神奇,在孩子生完以后,六个月产假快休完,我突然意识到一种危机,那种危机感就是让我觉得我如果不前进的话那么我怎么带好我的孩子,如果我还一直停滞不前,那么我的孩子将会被我耽误。当我看着日渐成长的他,我发现我的脚步真的跟不上他成长的速度,我意识到我必须并且马上调整好状态,我得学习和成长,并且我不能浪费时间。然后我就经历了很纠结很痛苦的阶段,我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好在在我各种迷茫时,我遇见了两个人,他们给我指点迷津,或许是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日渐积累践行所带来的的巨大成长和改变,我相信了,原来坚持和毅力是多么重要和可贵的品质。我开始加入了日更群,天天打卡,很多人是为了演讲,而我是为了培养一种坚持的习惯。这里有超级赋能王张大哥带着我们大家一起践行打卡,他真的很强大,这几天跟着跟着感觉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大。
今天在浏览一个笔记时,又看到了10000个小时定律,好吧,这次我是真的百度百科详细了解了下。并且是只字都不错过地读了,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百度百科列举了几个成名的人物所经历的努力,比如莫扎特,比尔盖茨,达芬奇,郎朗等,最关键的事介绍了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他是一个公务员,这个和我经历很相似,我想或许看着和自己很像的人,寻找一种可遵循的规律也是可以。但是看了介绍后,显然他比我有才多了,他5岁时开始看历史,《上下五千年》他11岁之前读了7遍,11岁后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然后是《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和《纲目三编》。他陆陆续续看了15年,大概总共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每天都要学习两小时。把这几个时间数字相乘,15年乘2小时再乘以360天,等于10800个小时。所以在海关工作的他,才能白天当公务员,晚上化身网络作家,在电脑前码字。
于是我就在想,那如果我现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那么我每天投入两倍的时间,那么差不多十年我不会也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吧,哈哈,然后就越想越兴奋。哈哈。我真的在这算时间,如果一天三小时,10000小时3000多天,一年300多天,那差不多十年,十年,我儿子才十岁,那妈妈竟然成了某一领域的达人,正好可以成为他榜样的力量,这想想简直太幸福了,而我所追求的成长,不就是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给我儿子当榜样么,这样想着想着我就更有动力,去做一件事了。只是现在我一直在探索。
今天北京的张静通过分享演讲,让我受益颇多,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她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以及怎么做都很清晰了,只差去做了就是,而我现在还在探索,但我想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你在践行就是最好的开始。我相信我会目标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