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30起床构思了一下今天早上要写的内容和框架,但是发现越思考越没有头绪,曾经2年多的时间都是在写我的随笔。但开始我要写一群人的随笔,有点担心自己把握不好度,对我而言可以无所不谈,对一个群体而言谈论的深浅和切入点却是有些挑战。有时候我们给别人意见时是轻描淡写的,对自己而言却也是真切的纠结和缺乏信心。就像昨天晓雪在散时光的群里面发表了一篇《你的态度即是你的世界》,是她为自己的《态度》文集作的序,我也及时的给她了积极的反馈:“期待晓雪妹妹用自己灵动的文字开启书写我们周围一个个活生生人们的生活态度。我们看多了别人的繁华、听多了有钱人的奢华,想多了自己的无奈,其实,态度即人生。期待更多人俯下身去感受和修正自己的态度,那才是我们生活的源头。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能力强才去做一些事情,而是这个社会需要积极而真实的力量。我们可以做我们能做的,不要指望别人给与我们多么高的认可,我们就去做我们曾经或者现在指望别人来实现的事情。做事情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犒赏,而他人的赞许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早上把这段话摘录下来,我想是为了激励自己也如此行之,做当下能做的,而不是追求完美。
刚才开始写之前,我又看了前天我转发的一篇文章《前腾讯副总裁为女儿访遍英美名校,发现好学校只教一件事情》。前两天看完转发的时候,我写了几个词:学习、热忱、开发、坚韧、使命、包容。今天早上再认真看一遍的时候,我希望找到的是核心的理念,因为我知道我们作为父母,作为成人,我们很难得有机会再回到学校深造,但是这个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口口声声说培养孩子,但如果都不清楚何为“培养”的时候,一切的努力其实都是枉然。我一直都在努力的做自己理想的父母,现在做亲子读书会和昨天下午刚刚做的第一期情感私房话,我都是努力在学习做父母,为了我们的当下,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但是我不是专家,我希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探讨最贴近生活的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群同行者,而这篇文章最近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的原因是它给了我一个确认,一个做事情的主线,所以今天我将尝试将这篇有含金量的文章中的理念与我们的现实结合,探讨如何为成人搭建一个互助成长的组织,为孩子们学习之外搭架一个了解社会的载体。希望有所进展...
本片文章的主要观点: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优劣无关紧要,笑到最后的都是一直在跑的人,也就是一辈子在学习的人。
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刚好前两天就写了这个主题的文章),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抱不到一般就主动退赛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我们能够跑的更远,仅仅因为我们还在跑,如此而已。
二、 通识教育让你有能量一直跑下去。让一群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即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通过通识教育,让学生了解世界,拥有应付复杂生活的本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这会给学生的人生长跑带来持久的后劲。
三、教育就是引出。让热忱与兴趣适配和链接。通识教育的基础,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两点:1、服务社会的意愿;2、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喜爱程度。这两点都提供了一种东西:热忱。还包括相当的自由度、包容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找到适配的方向和兴趣。其实,美名校只做一件事情:引出潜藏于孩子内心的智能。一旦学生拥有了持续一生的学习热情,他的教育工作也就此完成了。
当再次认真地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动机其实是再次确认,确认我们正在创建的互助成长组织的价值,在寻找和摸索一种最佳的方式自我成长,在我们的孩子等不及中国的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力所能及的找到一群有如此观念的同行者,成人互助成长,孩子也互助成长,我相信我们自己的智慧和资源,力所能及的支持自己和孩子“引出潜藏于孩子内心的智能”。而此时此刻,孩子自己起床穿戴好,洗漱完毕,我在写作,她在阳台上为自己准备了小凳子,正在有模有样的练习小提琴,虽然只学了2次,但是已经自己摸索可以拉出“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调子了。她非常惊喜的跑过来为我演奏,此刻,我也是欣慰的,因为我在力所能及的支持自己和孩子自发的学习和感受生活的乐趣。但我也知道,这条路需要更多伙伴一起去探索。
感恩昨天下午在胡总的私家茶社举行的第一次情感私房话,我们4个人参加,所以谈得非常深入和广泛,话题围绕大家普遍感兴趣的情感为切入点来探讨生活、工作、家庭、教育及社会现象,其实我们就是在社会上为一群愿意持续学习、扩展自己知识面、丰富人生经验的载体。感恩阅历丰富的胡总,他在教育系统工作几十年的经验以及人生阅历,让我们在沟通中不断的拓展自己对个人发展、经营家庭的智慧、行业趋势与分析、教育环境现状等不同领域的触及和了解。刘老师是从事了十年初中英语教学的经历,现在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困惑,胡总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了从事教师行业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层面的、家庭层面、学生心理特征、教育管理的难处,以及师资力量的分布和不均衡,非常理解作为基层老师面临的各种问题,还特别针对她没有机会提升业务能力的现实问题,胡总提供了可以参与针对乡村教师的公益培训项目“卓越教育”的建议,通过做义工的形式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以经常参与武大、华师英语沙龙的建议,甚至由她牵头组织一个“情感英语沙龙”的形式,在高校内与留学生记性技能交换开展英语学习,通过经典对白的演练等方式,逐步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结束后也收到了来自刘老师温暖的反馈:“秋日暖阳,总让我觉得无比珍贵,午后在阳光下,岁月静静的流淌,茶香四溢中,三五好友畅谈分享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感悟,静享时光长河中最美好的时刻。今天最触动我的话是做了才会有自信。能力其实天生具备的,需要多实践。想想也的确如此,很多时候看起来很难的事情,没有信心完成的事,但是迫于形势去做了,也做的很好,有时候当第一个去做的人,貌似很难,但是其实是有机遇和更多发展空间。和文丽的交流,感觉到她的真诚和温暖,分享她自己对未来对育儿的打算,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的方向也更清晰名了。而胡老师就是一本社会大学的活字典,Sime直爽敢说的性格让我非常佩服,这种多视角的纯粹的交流,让自己的内在也被丰富滋养了。缘分到了,该来的自然就来了,我只要做好准备,努力做好我该做的事就好。”
感恩胡总对我们活动的支持与参与,他说:领导是一门艺术,需要多交流和学习,而能力和技术需要自信。相信我们持续不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探索更多的话题,从而丰富和拓展自己,这是我们通识教育的一个开始,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智慧和信心面对人生。感谢Sime,第一时间报名并对活动抱有极大地期待,她智慧的选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投入在我们的活动中,每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和经验都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就像我昨天在我们群里面说的那句话“做学问需要知识,做人需要智慧,多元化的倾听和交流会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人和事。有时候我们为自己打开一扇门,有时候我们的存在就是别人看世界的一扇窗。
感恩我曾经通过《现在,发现你的优势》的测试结果:我的优势是思维、学习、前瞻、关联和自信,感恩自己在人生当中将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持续的反思,让自己更善于表达,因着上万次的“感恩”,感恩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心态更加的平和,最大的惊喜是发掘了自己写作的能力,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写过一篇有目的的文章,除了帮木兰荟的徐老师写的新闻稿,后来想那完全不是新闻稿,而是专题报道。当不断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说我是才女,我有些窃喜,因为曾经上学的时候我最不喜欢语文,也不喜欢写文章,但此刻却因为一个动机引出我更大的能力,从而用在自己有兴趣去做的事情上,用落地的沙龙支持人,用易于传播的文字启发人。所以,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开始写作,无论有没有人看,至少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总结,古人说一日三省,写作就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反省。前段时间认识陆老先生,写了好几本书了,他说:写作的人比一般的人就多活了一遍。我强烈认同这句话。《下一代的竞争力》的作者蒋佩蓉女士说:幸福就是过着一种经过省视的生活。我想写作是最好的方式,写日志更是。每一天的反思是唯一前进的基石,从而每一天遇见更新后的自己,唯有更新才有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希望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我不需要知道的太多,但是希望知道的人生的道理我都能够力所能及的做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智慧和知识,努力做一个知道并做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