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发现,最近一年,老妈似乎越来越神经兮兮了。
这里的神经兮兮,是指精神紧张,过度敏感。
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她神经兮兮。
她的喉咙曾经沙哑过一段时间,那时,她总跟我说,她怀疑自己的喉咙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的毛病,最后检查出来的结果是,那只是感冒的后遗症。
对于我和妹妹,她的神经兮兮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她经常转发各种震惊体的文章给我们,并附上“要好好看完”等留言。
比如,她有事没事就在微信上撩我们,只要超半小时没回,她就用“你们很忙吗,怎么不回我”这句话来拉开她对我们的微信夺命call的序幕。
又比如,每次打电话回家,她总会先扯一下最近看到的各种跟“女孩子”相关的社会新闻,如裸贷、见网友被XX、少女弃子等,话题结束时再来个简单粗暴地叮嘱——一个女孩子在外,千万要谨言慎行、洁身自爱,别行差踏错。
有时我会怀疑,老妈的脑袋里,是不是被安装了一种叫“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结果导向”的信息处理装置,无论是什么信息进入到其中,输出的结果都是悲剧。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去洗澡了没有及时回复母亲大人的微信消息。
老妈就一连给我打了四五通电话。
后来我回电话过去时,老妈说,她听工友说广州今天下暴雨还水浸,想问我这边情况怎样,但我却没有回复。想想今天是周末,我不可能那么久还没反应,心想我会不会是在发生了什么事呢?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就各种夺命call。
老妈的话,让我哭笑不得,但也让我倍感心酸。
我不知道在促成“一个普通的暴雨天”和“女儿可能有事”这两者间的因果关系的路上,老妈有过多少纠结、焦虑与恐慌,我只知道,牵挂,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2.
我曾思考过,为什么老妈仿佛像是一位永不知疲倦的追风筝的人,牢牢地攥着手中的线,即使风再大,线再割手,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不愿放开。
我试过为老妈的行为扣上时代发展,讯息繁杂的帽子。
就像那次下暴雨夺命call事件,老妈说过一句:可能是老妈看新闻看得多,有点胡思乱想。
看得越多,越容易触发联想,能脑补的细节就越多。
况且,老妈自己也承认了不是。
不,没那么简单。
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为什么老妈只对与我和妹妹相关的负面的资讯敏感呢?要知道,资讯本身,也有正面与负面之分。
我又想,或许是因为老妈真的老了。
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会把目光收回来,重新聚焦到自己周围。
年轻时想成为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喷射的喷洒机,毫不心疼地向四周洒着热血;年老时却想做节蓄电池,把仅剩的能量存下来,渴望把生命的续航时间延长。
但问题是,老妈为什么把目光全聚焦到我和妹妹身上呢?她应该更关注自己才对。
我能找到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早期的恐慌经历给她带去的不安全感,加大了她在回归自身的年纪里,为身边人变得神经兮兮,为身边人牵肠挂肚的可能性。
3.
细想,似乎从小开始,我就没有让老妈省心过。
记得刚上幼儿园时,我因为玩得疯,整个人掉进池塘里,脑袋也直直地撞到假山上。脑袋被磕破了,硬生生地缝了好几针。
“当时真的吓坏我了。你哇哇哇地哭个不停,我们都手足无措”
每次老妈跟我说起这件事,她都会脸色发白,瞳孔放大,手拍着胸脯,俨然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再长大一点,我开始跟村里的男孩子玩在一起,跟着他们到处“为非作歹”。
最严重的一次,是跑到人家的工厂里玩煮饭仔,结果火势失控。厂里的人看见了,就要来追我们。我心慌起来就用脚去踩火源,结果火差点把我整只鞋的鞋底都烧熔了。
老妈知道后,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叫你玩火,叫你玩火……”
边揍边哭。
读小学时,皮的属性依然肆虐。
有次放学后拉着表妹去池塘边放纸船,结果又妥妥地双双掉进池塘里。幸亏池塘水不深,只是把书包全弄湿了。
老妈知道后,揍了我一顿。
六年级时,我开始虐人了。
怂恿同学那水气球扔老师,因为他逼着我去画画。
老师怒吼:你明天不用来上学了。
老妈知道后又揍了我一顿,然后打电话给老师,道歉。
以上的这些事,如果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来说,算是小事,最多只能证明是小孩子调皮,生性未定。我想,真正给老妈带去恐慌经历的应该是这件事。
4.
那是我读高一的时候。
有天放学,因为跟同学聊得太忘我,跟着她上公交车,等同学到家下车时,我才发现这辆车是不回我家的。
更糟糕的是,我身上没有多余的钱,我也不知道现在我在哪里,下车再重新搭车不是明智的选择,我跟司机大哥说了情况,司机大哥答应我到了终点站后再送我回去。
所以,平时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回的家,那次却花了我3个多小时。
回到家,刚进家门,老妈就冲到我跟前问:“你究竟去哪里了!”
我看着老妈快拧在一起的眉头,把事情都告诉了她。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妈一边听我讲,一边嘀咕着这句话。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妈见我放学后迟迟未归,把我的班主任,认识的同学的电话都打了个遍。
“如果你再不回来,我都准备报警了。”老妈说。
对于农村人来说,“报警”这个词,如同神话一样虚无缥缈。他们不会轻易去触碰,更没想过会跟自己有什么联系。
但从这件事情开始,“报警”这个词就似乎成为了老妈“震慑”我的一个法宝,或者说是一个承载她恐慌情绪以及所有带来这种情绪的细节记忆的容器。
直到现在,但凡是出现类似“女儿的安全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老妈便会搬出这个法宝。
比如,最近一次听到老妈说报警,是因为老妈收到了我贷款愈期未还的信息,她想起之前被推上舆论风口上的某女生因裸贷而自杀事件,害怕我也遭遇了这样的事,就想着报警。
事后,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解释整件事,才稍微抚平了她不安的情绪。
哦,对了,说起来我还得感谢高一搭错车事件呢,因为这件事,我成为了班上唯一一个班主任批准的可以明目张胆地带手机上学的人。当然,这是老妈拜托老师的,说方便找到我。
5.
曾经,我对老妈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神经兮兮感到很是厌烦。她的敏感紧张让我觉得自己仿佛还是小孩子,一举一动都要像她汇报。
直到那次和老妈在学校的操场上散步,老妈说:“妈不是想干涉你什么,妈只是想知道你一个人在外面过得好不好。饭有没有按时吃啊,工作开不开心啊,有没有生病啊,会不会照顾自己啊。你年轻,外面的精彩是你的一切,妈老了,你和妹妹就是妈的一切。”
我突然发现,老妈才是小孩子。
她开始变得因我们而喜,因我们而悲,害怕我们远离,害怕变成一个人。
就像我们小时候,害怕跟父母分离,害怕被他们遗弃。
看着老妈满头顶的白发,我突然明白了她神经兮兮的原因:
虽然老妈年轻时是风风火火的女强人,但她却不希望我像她一样地熬。
一方面,她吃苦太多,深知生活不易,舍不得我被生活欺压,但又无力为我做什么。
另一方面,她知道农村出来的人只有自己可以依靠,但她又心疼我只能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风风雨雨。
所有的无力、担忧、焦虑、恐慌,让她变得敏感紧张。
像一只在远处看着兔宝宝觅食的兔妈妈。既为孩子们能找到肥嫩的绿草而欣慰,又不得不竖着双耳,替孩子警惕潜伏在附近随时会扑出来的老虎。
6.
电影《摔跤吧!爸爸》里,大女儿吉塔进入国家队训练后,对爸爸打来的询问训练情况的电话随便敷衍,外面世界的五彩斑斓迷住了她的双眼,她逐渐忘记来这里的目的,也把爸爸对她的期望抛之脑后。甚至炫起了那些自以为高明的摔跤技巧,以此来证明爸爸是落伍一族。
大女儿吉塔对爸爸做的事,我们很多人都做过。或许正在做着。
我们无法用简单的是非判断标准或伦理道德准则去看待这些行为。因为,这是每个人成长路上都必须要走过的一段路。
关键在于,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过这段路,并且意识到,父母那些在你眼里看来或神经兮兮,或谨小慎微,或落后保守的言行,都只是因为,你一直都会他的牵挂。
-end-
图 | 网络
小样er想与文字相伴一生,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