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艾绿ailv18
01
最近在读《异类》,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成功的著作。书中第二章提及了网上很多人都在强调的“10000小时法则”,也就是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到卓越,那么一个人的有效练习时间要达到10000小时以上。
10000小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用计算器简单算了一下,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天分配4个小时在想要提升的事情上,那么累计到10000小时需要2500天,除以365天大约为6.85年,也就是将近七年。
我突然想到一个词——“七年之痒”,7年是情侣或者夫妻情感所面对的最重要的关卡,是感情崩盘出现的高发期。
另外,研究表明,人的细胞平均七年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这是一个累计的年限,即人体的细胞更换是同时进行的,不是逐一完成的。
所以这七年的时间背后,是积累、是考验,甚至是蜕变,它足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足以检验一段感情的牢固,足以让一个生命体完成更新。
说来简单,10000小时的坚持,做起来却是个举步维艰的过程。
02
我有个朋友L,高中结识他是在学校的文学社,那时我是带头人之一,因为报刊需要一些绘画的工作,恰逢L是个民间艺人,我们彼此也就慢慢熟悉了。叫他民间艺人,是因为L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专业的培训,然而他所写的字、所绘的画,总是能让人忍不住称道一番。
后来去了不同的地方读书也经常能在朋友圈里见到他的作品,足以见得到他对这件事情的热爱。
事实上,源于兴趣,L从三四岁这样就开始自己尝试着画些东西。直到现在我也能察觉得到在写写画画之中,他还在不停地思考和进步。所以我经常在想,兴趣本身便是一种极大的天赋,它能让你在面对一种事物时多那么几分坚持,也自然地多那么几分悟性。
10000小时对于他来说,应该早已成为了过去时。
03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问我如何把字写好以及让我推荐字帖,到了最后往往,字帖收货了,当时的冲动却退了货。
把字写好,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需要,甚至是满足自己、充实生活的方式。在微博、论坛上,也到处都有练字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的案例,可总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把字练好,多数人的热情早早就消失不见了。
其实想做好一件事,仅凭热爱往往是不够的。坚持的理由有很多,热爱是其中一个,然而不热爱却经常是坚持不下的借口。
给自己一个不去坚持的借口,这是拒绝跳出心理舒适区的表现,毫无疑问,也是在和所有可能的上升空间说不。恶魔奶爸Sam在他的英语课程中讲到,真正可以谈得上热爱学英语的人,都是已经处于中高层次的英语学习者,绝大多数人自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却没有固定的学习习惯,信誓旦旦之后迎来的是无限的自责。
和英语一样,很多事情都不是因为热爱而开始,却因为坚持而热爱。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但凡值得一做的事情,自有值得去做甚至做过头的价值。
04
当我们无事可做时接到任务,我们往往很乐于把这件事做好,也就能做到暂时的坚持;而如果此时手头恰好有另一件看起来更诱人的事情摆在面前,我想无论是专注程度还是时间的投入比,都会大打折扣。
执行力源于自控力,自控力始于各种事情对于我们的诱惑力。可问题是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应该是单一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注定造成了我们在执行一项决策之后的实行过程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干扰。这个时候想要做到坚持看似复杂,实际上只需做到“断、舍、离”。
断,指的是我们把最想要坚持的事情和其他事情断开,让它们不再粘连。这些事情往往在日程本上以较高优先级的形式呈现,只有我们内心清楚什么事情最该做,什么事情次之,我们才能在时间上达到最合理的分配。
舍,是指舍弃那些在本阶段里不该涉足的事情,比如一个篮球远动员在训练期间不应酗酒,一名员工在工作期间不能玩游戏。
离,是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分离开来,把一份坚持分割为很多小的单位,这样每次执行起来便显得不那么吃力。比如就一个目标而言,我们可以把它具体到年计划、月计划,甚至到周计划和日计划,当我们面对的事情细化到一种相对轻松的程度,坚持起来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总结起来就是,把事情与事情断开,舍弃不去做的,最后把重要且繁杂的事情分离来做。
05
回顾自己的考研经历,也大体上可以用“断、舍、离”来概括了。它让我学会去分析各种事情的优先级,让我懂得拒绝目标之外的诱惑,也让我明白时间规划的重要性。我不断地重复着三点一线,不断践行着温故知新。我用了不短的时间,从一个傲气凌人的愤青变成一个几近崩溃的亡徒,再到现在努力做一个一心向上的学子。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地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坚持的意义。虽然单调且痛苦,也最终没能达到我所期望的结果,可是我很感激这段时光给我带来的笃定和淡然。我开始接受着去做一些不为冲动而做的改变,去让自己的嚣张变为一种内敛。
所以,我才在此时很想告诉你,以思考的方式面对生活,以坚持的姿态珍惜时光。去断,去舍,去离,和现在的自己说:10000小时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