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小道理,你如果不满足于一次就事论事,能把这个道理给提炼出来,取个名字,就更容易推而广之,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比如我一说“唇亡齿寒”、“酸葡萄”,你马上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些名词相当于是把思维套路给封装起来,方便使用。
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举个例子,比如同事过生日,你之前跟她吃过饭。感觉关系还不错,但是这次没叫你聚餐,是她因为什么原因,不跟你好了么?还是对你有意见,也许都不是,也许是她知道你不喝酒,但是她们生日会都是喝酒的,不想你被迫喝酒,或者是人家下班就随口说起然后留下的人一起吃个饭而已,也或者人家根本就没有举行聚餐活动。你看,后面说的非故意得,偶然的,无知的原因,这些情况的发生可能性远远大于恶意
咱先不用‘恶意’,真实生活中连‘故意’都很少发生。比如你开车在路上,有一辆车非常蛮横的从旁边超你的车。你要是不刹车了基本就撞上了,你非常愤怒,强按喇叭表达了你的不满,- - 但是如果你冷静想一想,那个人不可能是故意针对你的,他都不认识你,他连你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恶意就更少了,如果你们不熟,他都没理由产生恶意,恶意只是小概率事件。
而愚蠢 - -就包括了很多,比如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等等,是个大概率事件,其实我们平时很少会精心设计一个什么决策,绝大部分都是被惯性,被各种情绪所驱动着走。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浑浑噩噩根本没想到那么多,但我们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你可能很不经意就做了一些让人误会的事,而我们之所以会常常把别人的不经意动作当成恶意,是因为惯性,因为懒,懒得换位思考,描述成恶意保护自己这个结论也不会花费大脑很多的时间,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我看这的确是一个一层比一层更友好,也一层比一层真实可能性更大的序列。有这样的精神,你会减少很多无缘无故的愤怒和压力,你跟他人、跟世界的关系都会更好。
「能用一群人在复杂系统中的互动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或者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