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小雪,全国各地或都已下雪应景,唯青岛最是傲娇,一味寒风。我,便伴着窗外孤单掠过的风,追忆下那曾最让我惋惜的三个人……
三个人,准确说来,应该是三个女孩。或已有人轻斥我多情凉薄,然异性之间也并非全然是情爱。我为之惋惜,自然也各有各的缘由。
其一:
孙,是我小学同窗,至今仍记得她娟秀的小楷,颇高的美术天赋以及远超同侪的写作才华。我曾暗自钦佩,至少在当年那颗年幼的心里,我作出了“她真是天才”这样的赞叹!那时的我还不至于妄自菲薄,但对她却是真的敬重。
及至初中,我们在同一所学校,她大致是级部成绩最好的女生。就在我以为,这位被我当做榜样甚至对手的女孩,会一直伴我同行时,她消失了,悄然无声……
我为此失落了很长时间,后来听闻,她因某个作品获了奖,转学到了城里某所重点学校。我那时才释怀,因为据说她父母多少有些重男轻女,能够因为才华得到家里重视,我自然为之高兴。
再后来,似乎便很少再有交集,唯一一次有印象的,便是她来找我借书。不知为何,她比我小了一届,次年才升入高中。是因故休学,还是中考失利,我不知,也没有问,更不愿去想。
最后见面,是她还书时,在那个夏天,那个特别漫长的夏天。书用红色塑料袋仔细地装着,很整洁,很用心,一如她以往的学习态度。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除了几句陌生的寒暄,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唯有沉默。现在想来,或许她其实也想多聊几句旧事吧……
此后再无偶遇,再次得到她的消息,是在一个QQ群里,我看到了她的名字。犹豫了许久,我发送了好友请求,通过了,似乎没费什么功夫。像老朋友一样聊天,我说我曾在某年冬天的汽车站看到一个身穿卡其色风衣的女子,特别像你。她轻轻否认,说不是她。
“最近在哪上学呢?”我问,现在想来很冒失,很唐突。
沉默,伴着心痛。
其二:
王,说起来算是我的初中学姐吧,和我姐姐一届。由于不是同一届,所以一直也没有太过密切的接触,也是由于姐姐的原因,我才会对她有些了解。
我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只听过她的读者对她的评价,赞美之意溢于言表,令我十分欣羡。据说,她写的故事,特别是爱情故事,在同学之间不断传阅,感动过许多人。后来也在别人口中听到了转述的版本,不过却早已失去了原文的味道。没亲眼看过她的故事,一直以来也都是我的一个遗憾。
其实,我和王,除了偶然的几次相遇之外,见到她,最多的是在姐姐的相册里。我和她并没有什么故事好讲,因而也无须赘言,当然,这并不影响我的仰慕。或许,对于有才华的人,我都会有种独特的仰慕,孙是如此,王亦如此。
后来,姐姐升入高中,我也一厢情愿的认为,王也是。不知过了多久,一次闲聊,很寻常的问话,我问姐姐。
“王现在在哪所高中呢?”
“她?”姐姐沉默,许久。
“她家里出了事,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了…”
其三:
杨,简单说来,她其实是三人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
长发,白色长袖,蓝色牛仔裤以及一辆淡蓝色单车,构成了我少年时心中最完美的印象。何时遇到她,我不记得,她何时离开,我也不清楚,只记得那年开学后,就再也没有见过。
关于她,我除了这个印象,似乎全然忘记。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已经忘记了她的名字,冥思苦想也难忆起。后来偶然间听朋友说起她,才倏然往事如潮。
或有一夏夜,我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似有所觉的回头,是她。如往常一样,长发,白色长袖,蓝色牛仔,不同的是,此后那个完美印象中,多了一双晨星般的眼睛,明亮清澈。
我不记得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什么,或许已经沉醉在那汪清泉中了吧!然后微笑,转身,离去…
这不是爱情,也无谓遗憾与否,或者只是单纯的少年濡慕罢了。卿将与倾城,年少多濡慕,心中那道倩影,其实便是我少年时最大的收获。
君已去,影却留,此后可动吾心者,长发白衣。
窗外天寒,借此清景追忆故人,也算应景吧。我之所以称惋惜,其实并非说辍学便无前途可言,亦不是说为没有与某人发生些什么而遗憾,我只叹,君既离去,且无言,从此故人不在,潦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