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抵上很好的囊括了“小恶小善”的累积性和某一日的爆发性。对此我深以为然。
最让我有深切体会的是那一日的饭局上。当日一桌子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同事。一位昔日女同事也带了她大概二年级的七八岁左右的儿子参加。这个孩子看起来是粉雕玉琢,很是招人喜欢。这位同事刚好坐在我们身旁。而小男孩紧挨着他妈妈坐着。
饭局进行一半的时候,我摸出手机看了一下,发现手机只有百分之十的电了。于是顺手放在了自己前面的桌上。这个时候小男孩便欲伸手来拿。我就把手稍微挡了一下他伸出去拿手机的手。并和他说:“阿姨的手机快没电了,暂时不能给你玩哦”。小男孩顿了一下,忽然大眼睛眨巴了几下。很天真的说道:“阿姨,你现在多少岁?”我笑着摸摸他的头:“阿姨啊,已经六十岁了。”“那么,阿姨,你六十二岁就会死了!”小男孩忽的露出狰狞的表情,然后说完自顾自的哈哈起来。
说实话那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这孩子,真是让我无言以对了。但是碍于同事们在旁边,尤其是她母亲还坐在我身旁,我只好尴尬的笑笑。教育孩子的事情别人也不好插手,更不好提醒。不过坐在我旁边的同事并没有说其他什么,只是笑着嗔怪了一下儿子:“不许瞎说!”然后一切回复平静。整场饭局上,那位男孩子时不时的用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貌似笑容里有种不属于孩子的那种报复后的快意笑容。我当时还在想着,也许是自己多心了?
直至饭局结束,又是好长一阵子的寒喧道别。这位同事刚好拉着我的手,身边跟着她的儿子。走到楼梯口的时候。这个男孩又开口了,他说:“阿姨,你怎么长这么胖啊?这么胖很难看的。”然后说完了就笑嘻嘻的躲在他妈后面又用那种笑容盯着我看。我愣住了,我想我明白了。此前并非我多心。确实这孩子有点儿长“歪”了。大抵上他对我的敌意是满得溢出来了,所以才会有这次的继续挑衅。
想到这里我只能为我这个同事深表惋惜。现在八岁的孩子按道理说应该还是知道一些礼仪的。所谓三岁看到老,此时,这孩子的心态着实有些不大正常啊。就因为我手机没有如他愿给他玩,他起先是颇有些愤恨的咒我再活一两年就挂。之后还觉得不解气,继续找到他认为我最痛的痛处进语言攻击。这孩子智商确实是非常的不错。你想,一般小孩生某人的气了,要么就是生气的不理你了,要么就是你和他说什么,他就哼一下转头了。他却是很例外,还凑过来,还主动找你讲话,并且脸上还能挂着如此天真无邪的笑容。说的话还能如此直打击你的痛处。连女人最在乎的是什么,他都这么老练了然。也只能说这孩子聪明的已经不能再聪明了。
可惜的是不知道是被谁教歪的,首先,他必须每个人都服从他,不管这个人是谁,是他家里人,熟悉的、还是不大熟悉的人。这点就够糟糕的了,现在他年纪小,只是语言上的报复,或者说只能通过语言释放恶意。假若若干年后,他有了充分的行动能力,那么到时候又会怎么样的一番行为举止呢?
很多次我挺想找这个同事探讨一下孩子教育的问题。但是总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只能说她孩子现在的“小恶”心理已经开始冒头了,可他的母亲一定是觉得他还小,是童言无忌。所以那天都是轻描淡写,没有足够正视。但我觉得这孩子的行为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孩童时代的恶,值得家长们深思,今日的小恶难免在将来酿成大恶,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忽略小恶的同时,可能让小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越走越歪,长大成人后也许会善恶不分,是非不明。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对这点还是要重视并且进行很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