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早起得到-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今天分享的主题来自得到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尔在他的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中说,歧视别人的人,也要付出代价。

歧视的起源

歧视有两个根本的起源

  • 偏好
  • 信息不对称

对人歧视越多,自己代价越大

也就是说歧视会付出代价,歧视来源于偏见,偏见来源于个人的认知偏误,认知偏误来源于客观判断。

当你不需要支付多少代价的时候,你会纵容自己歧视的习惯;当你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时候,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

市场竞争让人心胸宽广

人们会对行业、出身等出现或多或少的歧视,所以市场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就是越能够做到豁达开放、兼容并包的地方。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就越是那些少数派的避风港。

要点

凡歧视必得付代价。歧视的起源有两个,一是人的偏好,二是信息不对称。而不管是哪个起源,只要歧视所付出的代价越高,人们就越会努力去减少不必要的歧视。

课后思考

思考内容:人们的歧视行为,是在选总统的时候更严重,还是在选伴侣的时候更严重。
个人观点:人们的歧视在选伴侣的时候更严重。
个中原因:首先得从歧视的起源说,个人的偏好和信息不对称都会在个人做出歧视行为时发挥作用,你可能会有你的个人倾向(政治意见、择偶标准),这些倾向在你做决定时会影响你的个人行为,当然比起选总统付出的代价,选择伴侣付出的代价(注意力、时间和金钱),那可是巨大代价,总统上任后对你个人或者家庭的影响可以说忽略不计,而伴侣则是选择共度一生的人,那不得精挑细选。说到这儿,我想到了昨天复盘薛老师的选择和歧视,稀缺就意味着东西不够,东西不够就得做出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区别对待,而区别对待就造成了歧视。这些概念则不可避免地刺激我对经济学的热情和动力,想搞明白个体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想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