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才四岁。
这个小小的举动,她异常地享受并且乐于其中,好像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但是我这个当妈的却是操碎了心。首先是安全问题。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大铁门的重力是不可估量。她的小手稍微不注意放了手,大铁门是很容易也把她的小手带上一起关闭,导致夹住手。可想而知,一扇大铁门的重力足可以把一个四岁小朋友的小手压断,毫无疑问的。其次是主观原因。我耗尽心力亲手把一个只有六斤的小婴儿养了四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长成了一个能蹦蹦跳跳走路的小人。当我看到她用她那幼小的手和背憋红着脸挡住大门关上时,心里五味杂陈………就好像自己一直珍藏几十年的宝贝,被拿来擦地一样,心疼得像在被割肉。虽然也深知对于小朋友来说那只是一个爱表现的动作,她想通过这样的一个小动作来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我的好闺女啊,成人世界里规则不是这样的。任何事情都需量力而行。我屡次语重心长地教育,苦口婆心地引导甚至威逼利诱,想阻止她这个动作,但是都不见成效。为什么呢?其实追其究竟,原因还是在于我。从有记忆开始,我就有进门时扶门的习惯。一是怕进门后紧随后关门的声音太大影响不好,顺手会扶一下。二是怕身后跟着进门的人会不注意被带上的门撞上,随手扶一下门就会有一个缓冲不容易撞上人。这个习惯一直保持20多年。虽然这个动作被称为进门礼仪,但对于我,它只是一个利人利己的动作,别无他意。女儿一直跟着我一起生活,耳濡目染,深深地把这个动作记在心里,并且付诸于行动。只要她进门,无论大门小门都会无意识地扶一下,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个言传身教的动作,当妈的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该喜还是该悲?如果,我是说如果啊,妈妈还可以重新回到过去生活。妈妈也不想那么懂事了,不想那么会替别人着想了。宁可活得再任性一些,再恣意一些,再自我一些。不用理会别人的想法,不受束缚去追求本真的自己,释放更多的天性,活得快乐自在。小时候,因为是姐姐,会把自己喜欢的衣服,会把自己喜欢的铅笔让给妹妹。虽然心里不太甘愿,但是也不敢言语。是怕爸爸妈妈说自己是姐姐还是不懂事。小小年纪穿着自己不喜欢的衣服和拿着自己不喜欢的铅笔继续着不悲不喜的童年生活。也注定着我的成人生活充满无所谓的态度还有随遇而安的性格。小小年纪,似乎做到了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可怜的是,自己真正极致喜欢的东西很少。就算有喜欢的东西和人,也没有非他不可的态度,永远可以退而求其次。归根结底,还是潜意识里不够自信,缺乏追求美好的勇气,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东西。童年的这种懂事和谦让,铸成了成年瞎凑合的生活态度和包子老好人的委曲求全性格。是好是坏,是利是弊,唯有自己权衡。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怀着一股不服输的性格拼命努力,终于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脱颖而出,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名。根据学校规定,每次期末考试前五名都是配备有相应的奖学金的。当我满怀喜悦地从校长手里接过沉甸甸的装有200块的信封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想到眼镜店去配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因为长时间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熬夜被窝里看小说,眼睛看黑板上的字越来越模糊了。当时几乎已经肯定自己近视了,如果再不拥有一副眼镜恐怕越来越看不清黑板上老师写的字,势必影响学习。之前一直不敢向家里提出,是因为年少不谙世事的自己敏锐察觉到家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了。之后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这一事实。所以说懂事的孩子都拥有一颗敏锐的,不闻不问,却把一切看在眼里装在心里。所谓的沉稳和成熟,只不过是一颗幼小的心灵里装满无法承受的世事。不敢跑不敢跳,只能缓缓地走,生怕摔一跤把心灵都摔碎了。懂事的孩子都好令人心疼的。尽管当时自己是多么热切地渴望带上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然而我兴奋地揣着200元奖学金并没有第一时间来到了眼镜店。而是回到了家。和平常一样,妈妈正在忙碌地做饭,洗菜。弟弟坐在旁边凳子上哭哭啼啼,眼泪鼻涕一把流。我想过去帮他擦一把,但又嫌太脏,最终还是没有下手。我在旁边听了一小会他们断断续续的对话,明白了个大概。烦躁的妈妈,哭闹不止的弟弟都是因为一个蜘蛛侠的新书包。为了尽快停止这场坏气氛的画面,我只好故作平静地说:“妈妈,我得奖学金200元。”妈妈立即停止了手里的活,看向了我。但是没有言语,下一个瞬间,眼光又回到了灶台上稀松平常一样,似乎很意外却很正常一样。
世上所有的善意都值得被世界温柔相待。
愿我的童年不要复制在孩子身上。我不要她懂事谦让,只想她能够更多地感受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的内心,不受外界影响,活出一个恣意潇洒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