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你读过杜甫的《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么?此诗让我最为欣赏的是:
“此生随万物,
何处出尘氛。”
尘氛,也作尘坌,即尘埃。诗人从人生现实考虑,深感出尘超俗之不易。
是呀,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与芸芸众生为伍,要出尘超俗,很难做到。
比如现在,我们很多人写作,不是用电脑,便是用智能手机,还有几个人用纸笔哟。
我用纸笔写了几十年的字,自2018年1月2日入简书,即天天用手机写作,拍照,发图文,几乎都不用纸笔墨了。而此前的2017年8~12月,我用秀丽笔,写满了18本方格稿纸,约36万字。
我用智能手机所写的诗文,都发在新浪微博、简书、微信上。15个月,发出543篇文章,近90万字,竟然没有手稿,简直不可思议,却又是事实。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好在,以往作文,我都用纸笔。数十年的坚持,也就积存了数以百万言的手稿。著作无法等身,手稿早已等身。这说明我并非懒汉,并没有虚度光阴,我毕竟努力过,至今仍在努力中。
潮,我敢说,只要你愿意,随手抽取我任何一本手稿看看,必定会饶有兴趣的看下去。我还有百余本大小、厚薄不一的笔记本,写了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文字。其中,有日记,有随感,有生活、读书札记,当然也有些别人的言语,对话或警句杂在其中。光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数以千计。这是我数十年间读书、劳作、思想、生活的记录,我心路历程的痕迹。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前苏联作家马卡连柯的《和初学写作者的谈话》,说他在十三个年头里,在记事簿上记了近4000条的笔记。如果有心人将我的笔记数一下,又何止40000条!他说:“我是下了很大的苦功,说实话,我终生都在准备从事写作。”潮,说句不太谦虚的话:我又何偿不是终生都在准备从事写作!
人,总是有一分好奇心的。如果我得到别人的一本手稿,一本日记,或一扎信札,肯定很感兴趣,一定会一字不落地读完。可惜,时至今日,影印版的作家手稿,倒是看见过不少,而作家真正的原稿笔迹,除了我大哥写给我的信外,其他作家的真还没见过。
写至此,我突发奇想,假以时日,也许有一天,我所写的诗文,在这茫茫人海中,真有幸遇见一个好编辑,或真有魄力的出版人,能印行一本书,我真想将自己的手稿,一页页地送给那些喜欢看我文章的读者,存个念想。
潮,你可别笑我傻,笑我痴人说梦哈。人世间的事,谁说得哪么肯定呢?只要我继续努力,万一有一天,真的实现了,让我美梦成真呢?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新浪微博,已经有我发的906篇诗文,被置顶的,便是《我的写作练习片断》中的9页手稿。
我今天偶然发现,百度竟有《雁韧——图片》,其中就选了我多张摄影作品和10页手稿。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啊,尽管我没有得到一毛钱的劳动报酬,只要“雁韧”两字没有被他们删掉,那也是值得高兴的事。谁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开心哦!
潮,你近日有没有看到简友艺味深藏的《拿起笔》?我倒是希望你能看看,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别人我不知道,就我来说,用纸笔写字,并不比在手机上手写慢。凡事都讲工多手熟,习惯成自然,写得多了,应用自如,也就快捷一些。
当然,请你千万不要误解,我这样说,是想让你放弃电脑、手机。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脑、手机作为书写工具的同时,用用纸笔墨,也是传统的选择之一,可说有益无害,你真不妨抽点时间试试。
我在应用纸笔时,曾经有过一天写12000字的经历,就是写《红土村纪事》。那是一个下雨的日子,没有任何人来打挠我,写的又是我最熟悉的生活。
你知道,一个作者,也只有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人和事,才能随手拈来皆成趣。
一个人,无论他读过多少书,如果他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就很难做到文自胸中出,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今天上午将《能者为吾师•言情》发出后,即坐车往调丰村访友。傍晚归来,便给你写了这封信,希望能给你一点点有益的启示。顺祝
文褀,快乐!
你的简友 雁韧
2019年3月26日夜,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