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用汉字描述内心世界和情感的人谓之“汉语语言文学爱好者”。
点开博客、QQ,简书、知乎、美篇个人网页或空间,没有花里胡哨的照片、截图、人云亦云的生活常识,更多的是独具风格的日志文字。此类独立思考,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持独特见解的人,我很喜欢与他们交朋友。
对同一件事物,千个人有千个看法,千个看法中又有一些和读者的观点不谋而合,读到精妙处,酣畅淋漓,拍手称快,相见恨晚,直想与作者来一个热烈的拥抱。但人虽是实在的客观存在,仅仅相遇在一个虚拟平台,对方姓甚名谁全不知情,徒有一厢情愿罢了。即便对面相遇,也会形成陌路的,尽管通过文字神交已久,仅有与真实姓名不搭界的笔名这条线索,怎能联系到真实的人!于是忍不住为他点赞,为他评论一番,在文章的屁股下边留几个字,证明来过、读过,共鸣过,刷刷存在感。
意见忠于作品,一语中的,一言警醒梦中人的评价,让人如沐春风,会心一笑。作者必会细细思量,用自认为最恰当的语言及时回应,并千恩万谢。评议与作者原创意思相去甚远或是往相反方向走了,作者看了后只有心里边苦笑了,回复也只剩“呵呵”和“唔”等不过大脑的短语和单词。讽刺、挖苦的话万万出不了口的,评议者出于好心,总不能将好心当作驴肝肺吧。
对于现实中的万事万物所持意见与文章原创作者有区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平台中各舒己见,进行充分讨论,甚至于辩论反驳,大多数人是持欢迎态度的,“事实越辩越清,真理越辩越明”。充分发酵,会产生初始阶段没有的新观念和主张,提高甚至颠覆初始观念,就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
文字大伽们是不屑于阅读启蒙文字的,会觉得浪费宝贵时光,会觉得亮点不多,上升空间有限,自娯自乐马虎过得去,登大雅之堂就难了。殊不知启蒙文字只要来自于真实生活,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读性。长期坚持描述源于真实生活的文字,经过独立加工、提炼,从中寻觅耀眼点应该不会太难。
在简书写了二十余篇小文,收到不少简友评议,初始心情很美好,尤其听见中肯的评价,非常感动,文字至少引起了同一层次一小部分朋友的感同身受。时间久了,又发现很多微妙的东西,像打翻了一只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回头看看自己的几篇短文,每篇不离“我我我”,故事主角没有一篇离开过“我”,功力肤浅的标志之一;赞赏、喜欢的人固定在几个亲人、朋友、同学身上,不留痕迹的陌生人不太赞赏,也不太喜欢,功力不到家的表现之二;阅读、浏览量增长缓慢,无一次推荐上首页,有待提升的表现之三。文字死板,缺乏灵气,之四。不敢往下想了,再想估模着之九、之十都会出来。
縁何又有人评议你、关注你呢?细细想来,原是要通过这个方式引起你对他的关注,为他的作品增添人气而已。要不怎么会几秒钟就有一位简友同时喜欢了你两三篇作品呢?眼睛功能达到扫描仪标准也做不到这样神速。他(她)掌控着你的心理,可能你付出心血的文字他(她)一字未看,胡乱的点一下喜欢,再关注你。你会迅速做出反应,与他(她)互为关注,而他(她)的作品确实比你的好,或更有特色。于是乎,你将他(她)的作品逐篇品读,你也就成了他(她)最忠实的粉丝。这样,他(她)关注你的初始目的就达到了。话又说回来,也许我想多了。
用得失的标准来衡量一下,没觉得失去啥东西,相反多少有点收获。正所谓文如其人,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才有多样的文字风格。没有深沟峡谷,那来巍然峻峰,无平庸无为之普通百姓,哪有精英们名垂青史之非凡伟业。正如一个人的饮食习惯,长期食用山珍海味,偶尔领略一下农家小菜也有别样的滋味在口头。唯一的损失,看到个别低劣的文字,占用、浪费了大量阅读时间,而此时的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说到这个层面,心也释然了。
不知是哪位朋友说的,不要被简友不太负责任的好评、奉承蒙蔽了双眼。伸手不打笑脸人,奉承巴结的好话人人都爱听。对于我等初涉文字的起步者,客观真实的评议,更能让我成长、提高。
讲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各位简友,敝人的文字,请多赐教,多讲忠言,越逆耳越好,违心的好话、套话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