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在电话里跟师兄说着,你知道吗,我高中时似懂非懂地读着环球科学上的文章,当初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关于客观世界在我们大脑中如何形成概念,一个物体在大脑中以什么方式呈现,我的研究歪打误撞竟然涉及这个话题。当初超出我能理解和想象的理论,那些我不明白却神往的术语,现在我可以分析其中奥妙和缺陷了。我真真切切一字一句读着这些科研论文,分析一个个具体的实验,而不是仰望着高高在上的思想了。或许我还可以做点什么来推进我们对这个话题的认识。
上周我去见评审委员会的一个教授,跟她谈我答辩答得很糟糕的研究课题。在我已经决定转硕士项目之后,这次谈话又让我对研究燃起熊熊的激情,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本来是可以闪闪发光的啊!
常常,午夜凌晨,只有我和楼道里的清洁工作陪。一次我的手套不见了,第二天它就出现在我办公室的桌子上,是打扫清洁的大叔放再我的桌上的。他笑容可掬,因为我们常在深夜邂逅,有些特殊的熟识。他说:“我昨天晚上在楼道里捡到一只手套,我想这么晚一定是你丢的,就给你放在桌上了。”
我常在下午或黄昏,学习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享受10分钟的放空时间,散步到学校旁边的唯一一个咖啡厅,Mim's,点一杯咖啡,用咖啡厅中细微交谈和窗外的阳光,把自己从闭塞的办公室中拯救出来,换上另一种心情看一会儿文献,再回到小黑屋埋头苦干。
我反反复复徘徊,思考我是否要给这个结果找一个归因,又怕是白白折磨自己。到明州之后,我的运气好像变得很不好。为什么、不要问为什么,就这样苦苦挣扎,明白不明白,自己也看不清了。
导师认真地对我说,你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读博,这是否真的是适合你的路,或许拿Master学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接着还有很多很多安慰的话,诸如“我并不是说你不够聪明,只是你暂时not ready for PhD”,诸如“人生不一定要读PhD的,你可以好好想想你的兴趣在哪里”。
身边的人说,你的阅历太浅,人生没有经历过挫折,比这难的事多了去了。
妈妈说我“像什么样子”,又说“实在读不下去就别读了”。
同实验室的Saumya说,我支持你,没有必要在这里折磨自己,你走是好的,只是你走了,剩我一个人……
问题问题又是问题,解释解释没有尽头的解释。
做科研是我的梦想,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料到其中千难万难,而我最后也不一定留在学术圈,其实读博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分析好?怎么能还没有开始就做好分析呢?我很轻易地抛弃了我的分析,因为这是我一定会走的路,那么所有比较分析就没有意义了。没有人可以一直选最容易的路,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不断地勇敢选择,那么不如听听自己心里的想法吧。
人生真的不是想要做什么事都可以做成。不过这件事并不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