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宝宝开始自己吃饭。
宝宝吃饭,一直以来都让我家人头疼。从小姥姥带大,见不得孩子饿肚子,见不得孩子吃饭慢,只要看到端上来的菜,宝吃的不香,姥姥就要另炒菜,全都劝不住。姥姥在家做的多,具有绝对的发言权,其他人只能跟听。
为了宝宝能吃好,姥姥更是花样百出。一碗米饭没吃,来来,姥姥给你做个紫菜包饭;菜不好吃,来来,姥姥给你重新做;什么番茄酱,果酱,拌饭,鸡蛋皮包菜油炸,都是姥姥的创意和满满的爱。
只是,在这样的关爱下,我家孩子吃饭越来越慢。幼儿园放学,我逗她,宝宝今天吃饭你是倒数第几?宝宝哈哈大笑:我当然倒数第二啦。我说:宝宝,我们争取倒数第三,给你点赞。宝宝一脸严肃:好的,妈妈,我加油!
从吃饭延伸出注意力不集中,东看看西摸摸,不停给人打岔,吃饭问题,成了宝的头等大事。
话说,宝爸是农村出来的。3岁后,回了次老家,老家人吃什么,她也吃什么,不单独给她开小灶。有鱼,先给家里的老人,然后自己吃自己夹,会把鱼子留给她吃。还有不同的是:让她去发碗和筷子,没有人催她吃,更没有人喂她。那是她吃饭最好的,光碗行动每天有。
今年,宝宝已经5岁,家里人已经意识到喂饭不好。从开始追着让我喂,到现在大家实在也觉得累,统一意见,宝自己吃饭。从开始姥爷式的讲道理:好好吃饭的宝宝姥爷喜欢;姥姥式的威逼利诱:给娃子看一集,我说了算,吃一口,姥姥给你开电视。不好好吃饭,我就不要你了。
娃子很委屈:妈妈,姥姥不要我了,你要我是吧?我说:是的。两位老人家,转换太猛,一起狂轰乱炸,宝宝从开始的愤怒到气的哼哼。赶快说:宝宝也有脸皮,也要脸面,有不好的,一个人说就行了。两位老人家见势赶快打住,要不就在情绪逆反上了。
姥姥和姥爷吃完饭,自觉的上楼顶去浇水。我说:宝宝,妈妈上闹钟,2 0分钟吃完你看一集动画片,我来洗碗。要是没有吃完,妈妈来收筷子,今天晚上再饿也不许吃饭。动画片取消。
说完我去厨房洗碗,没有人看她。宝宝自己觉得没有人给她撑腰,为没有人批评她,她立马泄气,从气鼓鼓,变成瘪蔫蔫的。自己回到位置上,我给她加上肉汤,说:姥姥专门给你做的,浓浓的可香了。说完,立刻回厨房,干自己事。
宝宝一个人回到位置上,自己拿起碗扒拉起饭。姥姥做饭没得说,小家伙越吃越香,自己端起碗咕咕噜噜大口吃起。不到10分钟,一碗饭吃完。自己拿了空碗,嘚瑟的来厨房:妈妈,你看,你快看。我说:“给你点赞,你真牛。爸爸说,吃饭要成小猫碗,这还有饭,还有这里。”宝宝自觉的扒拉干净。
兑现,宝宝自己去开电视看了。姥姥和姥爷回来,姥姥想往常一样:“看电视?吃完饭没有?”明显的不耐烦。
宝宝说:“你猜?”她很得意!
这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