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总是有人能答对,有人答不对的。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具体到答错题的同学身上,似乎就让他很难受了。高中阶段的学生,是非常在意自己在同学面前的形象的,回答问题或者听写时出现的错误,却让他们脸红尴尬,失去积极发言的信心。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随机挑了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不同点及脂肪的检测,一名同学写得字迹清楚、答案正确,相比之下,另一名同学写得真是不怎么样,字迹潦草,专用名词有错字,答案不够完整。写完之后他们已经回到了座位上,我开始要面对全班同学评讲他俩的答案了,写得不好的小郭同学红着脸急匆匆走上讲台二话不说拿起黑板擦就要擦掉他写的内容。这还了得,我举起手制止了他,并说到,写对有对的原因,写错有错的价值!他皱起眉头,同学们也都瞪大眼睛,似乎在说错了不该受罚吗?错了还有价值了?我又分析到,这个内容就是容易错才让同学们来黑板上写,究竟哪里容易错,只靠我说终究效果打折扣,看看同学们错到哪里了,才更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啊!你虽然写错了,可是全班同学都知道了哪里易错,大家重点标记,下一次岂不是写错的人就少了!这不是为同学们点亮一盏灯,照亮易错点,不是在为班级做贡献吗?而且通过你的行为,我相信你对错误之处记得会比其他同学更清楚,这不是促进你的提高吗?于个人于班级都是好事,没啥不好意思的!听完后,小郭似乎在思索着,然后走回座位。
就这样,以后回答错误的同学,便自嘲“牺牲我一个,警醒全班人,我为班级做贡献”。通过追踪学生的感受和变化,我发现这样的自嘲既让同学们化解了当时的尴尬,也让学生引以为戒,无形中成为驱动学生自省和提高的动力!这样,同学们再不害怕回答错误了,与老师互动的积极课堂氛围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