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小瑛,借由樊登读书、樊登小读者推动全民阅读。
这是我为自己赋能,原创文章的第37篇。
我们把2019年作为普及正确心理学知识的元年。借由樊登读书的一本书,来探讨心理学。我们就是想把让人不焦虑、让人能更幸福的心理学,让人能更多角度理解生活、理解世界的心理学带给大家。
本次课程有趣、有深度值得细细回味
先上图
这次课的由来来自于一个书友的提问,我们上两次的沙龙每次都提到“看见”?什么是真正的“看见”,怎么做到“看见”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什么是“看见”?
杜老师:看见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看见什么描述什么。那么我们可以练习下描述,大家可以描述下进到我们做沙龙的房间首先看到了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感受。
杜老师举了例子:我来的路上就很口渴,所以开门后就去烧水,准备喝茶。(因为要解决口渴的问题,所以她看见的在于可以解决口渴的水壶上)
小伙伴A:我看到了另一个小伙伴穿了裙子,我认识她这么多年,她没穿过裙子,而且还抹了口红,很美。(她进入房间看见了与以往不同的事物)
小伙伴B:我一进来就观察我们桌子上的投影仪。因为过年的时候,朋友们说家里用个投影仪,看电影的效果很不错。(她看见的是最近关注的事物)
小伙伴C:我进来看见了杜老师和小瑛在弄音响。(这个小伙伴非常体贴,她想帮忙把设备弄好)
小伙伴D:我进来看见的是茶杯,我想家里有那么多茶没人喝,是缺少一个这么精致的杯子。(家里的茶叶给她带来一些困扰)
小伙伴E:我第一次来,看见的是条幅。(第一次来首先看见的是醒目的东西)
小伙伴F:我一进来赶紧看表,怕迟到。(因为我们沙龙的设置是迟到了买40元以上的水果)
小伙伴G:我看见杜老师手机的挂件是小猪佩奇。因为她上午和孩子看了《小猪佩奇过大年》的电影。(刚刚发生的事件带来的影响)
我:我进门看到了白板和窗帘。(作为运营者这个白板总是不好擦干净,我带来了酒精想试试效果。白板旁边是窗帘,我不喜欢这个窗帘!)
每个小伙伴都表达了“看见”,多么有趣!我们这个房间一共没几样东西,居然每个人“看见”的都不一样。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只看到我们愿意看到、最近关注、想要看到的事。
最后,
“看见”是什么状态?我们怎么做到真正的“看见”?
怎么能拆掉思维的墙不仅“看见”自己,还可以“看见”别人?
且听下回分解…
欢迎和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