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父母工作忙,跟着奶奶在农村长大。9岁时来到县城读书,由于自己一口乡村话,所以足有一年多的时间几乎不开口,怕别人笑话,慢慢会说普通话了,才与同学交流起来。
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俗话说水到渠成,同样的道理,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
我还记得自己上初中时,初次接触到英语,我的妈呀,简直和啃天书一样。老师教一个单词,半天记不住发音。怎么办?当时又没有录音设备,只好自己想办法来记忆。比如,学习单词,我就利用汉字来进行标注:face[非死];bag[白鸽];student[思提优den特]。您瞧瞧,这怎么记忆,自己读着读着就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然后下一节课,再次听老师发音,纠正自己的注音标记:face [fei si];bag [bai ge];student[si ti you den che]……自己还总结出用拼音标注发音要比汉字准确。即使这样,看到英语单词时,首先先想中文意义,再想中文注音,最后才翻译成英语读出来,这就是英语学习的障碍,俗称“中文的拐杖”。
如何才能摆脱这种交流的障碍呢?只有加强语感的培养才可以做到。席勒曾经说过: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迫切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人对人生洞察力的培养,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语言文字交往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因此语言教学要以语感为最高最终目标。
自己学英语是一个多么痛苦的经历,那时候英语考试是没有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的,只是试卷内容,比如选择A、B、C、D,成绩还算过得去,中等偏上。以至于前几年参加一次考试,考试内容有一个3分钟的英语自我介绍和基本口语答辩。我的天哪!当时刻苦的连自己都佩服自己,写了满满几页的英语自我介绍内容,然后翻译成英文,接下来就是要熟练的背会。先找专业的英语老师按内容读出来,我将她的发音录下来,一遍一遍地听,然后一遍一遍地读,接着背诵,最后在老公面前演练面试,老公虽然英语发音也不怎么样,但他也能听出我的发音特点,他开玩笑的说:“你这是曲沃式英语(我是曲沃人)。”但无论怎样,我竭尽全力去说好介绍和练习对话。最后终于考试过关。
后来女儿上小学了,也有英语课程。刚好那时我接触到了桑尼英语,此英语教育机构里有外教和专业的英语老师,我其实并不是崇拜有外教,而是听到老师们的英语发音非常标准,并且他们注重口语教育,更多的是进行交流语言的培养。(虽然自己英语发音不怎么标准,但还是有辨别力的。)当时这个机构的学费挺昂贵的,但最后我为女儿选择了此机构进行学习。所以女儿的英语发音特别标准,以至于在大三参加学校里的英语演讲还获了一等奖(她可不是学的英语专业哦)。后来她还为大学里参加英语学社的学生们进行了有关英语的讲座,利用更多的电影片段为学生们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特点。
此处应该有掌声,一是送给女儿的,二是送给自己的。作为家长为孩子做出选择最重要。
现在我发现,一些英语机构还是在迎合家长、迎合考试,重视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对口语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孩子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陷入误区,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要背单词、背语法,甚至很多教师也认为英语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这恰恰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当然,语感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感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