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人-小王子影评
在小孩子的眼里大人很奇怪。
这些奇怪的大人我常常领教到,并且自己某些时候某种程度上亦是如此奇怪。关键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活在其中,见怪不怪,感受不到奇怪了。
然而《小王子》,一本写给成人的童话,从国王、商人、爱慕虚荣的人、酒鬼、点灯的人,这些被极端化的成人身上,如果你用心观照一下自身和周围人,很可能会意识到成人确实很奇怪。
国王,一个事事都要发号施令,即便是小王子打个哈欠,也需要他下达:打、不能打、有时能打有时不能打……但他并非无可救药,他还知道如果让一个司令官变成蝴蝶,司令官做不到,这不是司令官的问题,而是自己的命令不合理。想想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似乎更加没有人性,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告诉我:他就是贪玩,向我保证了很多次,就看一会电视,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唉,真闹心。这个妈妈当然知道四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但家长为了某种冠冕堂皇的目的非要命令他坐在书桌前面对枯燥的知识,这岂不是更加强权的国王吗?
商人自称是个正经人,一辈子都在计算星星的数量,然后把他们记录在纸片上存到银行的抽屉里,自我满足拥有了所有的星星,他从来没有嗅过一朵花的香味,从来没有聆听过大自然的声音,这种人在生活中却往往被大家尊崇为精英树立为人生榜样。人需要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富裕的财富能令生活舒适买到更大的自由,但远远超过个人所需的花销财力,甚至是丧失了生活本身去换取到的财富,意义在哪里?一个人因为成功得到很多的财富,他能驾驭金钱来品味人生回报社会,这个人是金钱的主人,而如果像商人那样活着的目的是拥有更多的金钱,就把自己活成了没有温度的铁皮保险柜,活成了精美的钱包,活成了金钱的奴隶,因为在你在占有金钱的同时也被金钱所占有。生活中服装的奴隶、豪车的奴隶、名表的奴隶、别墅的奴隶都是商人的同伴。
爱慕虚荣的人需要的就是他人的崇拜,他人虚假的羡慕是自己生存的食物,为此需要不断地点头哈腰摘掉帽子回礼,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在微信群里夸张地晒着幸福照片(其实那些美食也没吃到什么特殊好滋味那些美景也未引起强烈身心愉悦感),在关系里掩饰真实只呈现最光鲜的那一面,在工作中以获取领导认可为唯一宗旨,在亲子教育中以牺牲孩子快乐换取拔苗助长式的成功……爱慕虚荣的人是最不自我接纳的人了,也是最可悲的人了,一生都是为了面子而活,为了他们的赞美而活,反倒没有为真实的自己活过。曾经接触过一个咨客,当年已经发现和未婚夫有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因为婚帖已经发出,为了避免被看笑话就勉为其难结婚了,为了避免被非议就生育了孩子,为了避免被歧视就一直拖着不离婚,最终在忍无可忍之下才走上了离婚之路,但已经蹉跎了大半辈子,也给孩子带来了诸多心理创伤,其实最终自己受伤最深,他人过着自己的日子有谁会真正长久关心你的虚荣和面子呢?
酒鬼喝酒为了遗忘,要遗忘掉因喝酒产生的羞耻感,他陷入到一个怪圈中不可自拔。生活中这种奇怪的酒鬼行为也很多,比如一个喜欢整洁的人,因为情绪抑郁无力收拾卫生,环境混乱肮脏,情绪更加糟糕低落。比如一个节食减肥者,因没有控制住吃多了,产生罪恶感,为了缓解罪恶感会吃更多的东西。再比如因自卑害怕和人打交道蜷缩在自己小空间的宅男,会更加自卑。要想打破这样的怪圈,就要真正采取不同的行动,而不是继续陷在胡思乱想中寻找自欺的理由或者按照惯性去行动堕落得更深。
点灯的人天黑就点亮天亮就熄灭,可是在他的星球一天只有一分钟,于是他就不停地点亮和熄灭,没有时间休息,这是一个忠于职守却很僵硬刻板之人,也是一个奇怪的大人,他做事从不问原因不问意义,只是按照“应该”行事。都说郑州是一个奇怪的城市,今天挖沟明天填上后天又开挖,源于市政建设无整体规划源于各自为政,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被耗费。对照来看很多家长也是如此对孩子人生无规划,一切从众而为。今年小升初考奥数,尽管孩子丝毫无兴趣也要逼着去学;明年中招艺术会加分,于是钢琴小提琴都排上拥挤不堪的日程表;后年高考选择了文科,那些为了应试而硬塞进去的奥数、音乐都成了无用的技能,不但没有提升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反而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得不偿失呀。如果我们在做事前有些思考有些规划,人生不会那么忙碌和琐碎,才会有更多的小确幸不时与你相遇。
一个不奇怪的大人是怎样的呢?看看《小王子》,你就懂得了,驯养、负责、好奇、真实……生活的本质是肉眼看不到的,需要用心去寻找。祝福我们这些大人们,能够从奇怪的队列中挣脱出来,活得纯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