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听说仿写这个理论似乎是在某位老师的写作课,具体是谁忘记了,她建议有一个仿写的文件夹,专放自己所仿和仿完后的文章,之后对比、总结。
当时听过就算,放在笔记本里发霉,时不时翻出来,每次在这条记录上都沉思一会儿,然后再次扔掉(可想而知,我是多么的偏执和执行力差,敲黑板,这里是重点,朋友们想一想,你们是否也如此,对有用的建议总是看看而已,不去试验)
一、第一次仿写
再次看到仿写是《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这一次我进步些,总算是行动起来了,我仿写了一本坑了的古言小说,因为喜欢故事情结而又没有结局,有些意难平,就开始了对它的仿写。这本小说有十多卷,我仿了第一卷,有什么收获呢?
感觉到了情绪的起伏,埋伏线,吊悬念,人物情感的塑造,以及事件中小意外的铺展,总之和我自己设计小说的方式不同。因为作者水平比我高,所以我吸收了很多之前没想明的,对于结构的设计有了很大的启示。
然后我想改写这本小说,之后又遇到了很多意外的事情就暂时搁笔了。
我想说的是小说的工程量有些大,一本小说基本骨架形成,想要改动很难,相当于一个大的土木工程,比较容易劝退,而且你花了那么多时间仿写,还是不能发表,也会令人气馁,大量仿写还容易局限一个人的思想,所以不建议过多仿写。
于仿写着重注意的是,一定要带着脑子去仿,要思考作者的每一句话的用意(如果有一句话是废话,说明作者有废墨),仿写的时候你也是创作者,而不再是读者,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越多,对你的进步越有好处。
每次仿写完要记得总结,你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体会了什么。
我建议把你的阅读分析想办法扩展一下,上学时语文课分数不高的同学,去找简单的分析题做一下,近来我在备考《汉语言文学》,大量做题过程中,发现思想有很多偏差,做阅读理解会让你思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增强,于是在仿写中才能够获利最大。
写作最重要的还是思想,文笔放在次位,否则莫言为什么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描述社会问题的根源比较深刻,文学到了最后拼的是思想和天赋(还是可以培养的,也就是不停的深入思考,发掘你的思想底蕴。)
在这里继续推荐《高分读书法》,也顺便推荐大家看看我前几篇关于写阅读的文章,我觉得写作的根基还在阅读。
我介绍写作技法的文章阅读量就高,介绍阅读的就低,这说明大家不够关注阅读,当然不关注吃亏的是自己。
二、再次仿写
最近的这次仿写受益匪浅,缘于听彼岸老师的分享课。
她说了写作的五个层阶,这篇文章我也有写,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
我大概处在三到四阶层,有点很难提高自我了。
于是我再次试着仿写,这次我改变了一点方向。
我找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童话,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进行,写完的第一稿抓住了故事的内核(也就是原型,这个大家可以参考许荣哲的《故事课》),结尾被我改成了反转,后来给老师评阅过,说故事挺好,铺垫差一些,我又重新改写了细节。
目前被我放置了,等过段时间(小说要和作者保持一种疏离感,才能够重新看待,否则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越看越爱,是无法大刀阔斧去砍杀取舍的),第三稿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语言风格和诗意化的提纯。
当然这篇小说是不宜发表的,毕竟还是别人的故事核,发表等于抄袭,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清仿写、抄袭和改编以及重新创造的这几个观念,别混淆。
这次仿写中,我纠正了自己对于故事逻辑的把握,还有故事张力和松弛的掌握(什么地方着重描写,什么地方一带而过,什么地方是高潮,高潮地方的语言组织结构,高潮有高潮的语言方式,沉郁有寂寞的语言方式,感兴趣大家可以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划出来,研究一下)。
还有对于风格的不同感受,不同作家,甚至是中外作家都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仿写过程中去体验一下其他的风格,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思考如何把别人的风格转化为自己的风格,这个过程对写作都是有滋养作用的。
而且这次收获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写作要有一个包容、开阔和持疑的态度。
许多萌新的小作者都因为陷入狭隘理念中,认为自己写的才是最对的,导致和读者产生隔阂,无法共鸣,然后自己又觉得这个社会无人理解自我,或是放弃或是干脆一条路跑到黑,撞得头破血流,其实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别人写的好的我要吸收,别人写的不好的地方(你又怎么知道别人不好,去看评论,大多数人认为他不好,或许才是不好吧,这里也还是要思考的)你可以改进。
常对别人的文章和自己的文章保持存疑的态度,才能提高思考力,而只有深入思考,你才能发现和别人的差距。
总之仿写对自己还是有很多益处的,最重要的是去做,正确的做,带着头脑去做,仿写个十篇八篇,你再拿自己的文章去对比,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