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写一个比较魔幻的小说,文友和我说,“这种虚构的文章,打死我也写不出。”
我回答她,写不出就写不出,我打死你干嘛,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她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那就是这个世界不缺作家。是的,这个世界不缺你我这两盘菜,所以不必着急,慢慢写文即可,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放松,让文字自己从心里流淌出来。
我写小说,也不给自己设限,就是把自己带入那个场景,我变成了主角,用主角的身份观察一切。那一刻,我不再是我,当然主角的某些想法必然是带着我的认知的。所以说,我们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是我,又都不是我。
带入场景后,把你看到的一切用语言描写出来,里面的人物和场景自然会变得生动和立体。这也就是雪师写作八步歌中的“既要身临境,又要氛围出。”当然,进入场景不是说要进就马上能进入的,除非是天才,一般来说都会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静坐一会儿,让自己心定下来,放一些与场景相符的背景音乐,帮助自己走入这个画面,然后才开始动笔。等到训练熟练了,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你写作的场景的时候,那就不需要这些工具的帮助了。
接着,继续回到虚构这个话题,其实虚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写实要容易。我记得有段时间非常流行架空的言情小说,为什么呢,因为架空不需要历史背景,随便你编。就像我们所熟悉的《甄嬛传》,原作的背景就是架空的。
又比如我写得这个魔幻小说,可以随便发挥想象力,越奇幻越吸引人,反正是虚构的,它没有标准可以约束。反之,如果大家写生活中的故事,就不能随意,因为你写得东西起码得符合常识。
那么,虚构就可以随便瞎编吗?不是的。因为人物可以虚构,场景可以虚构,背景年代可以虚构,但是人物的情感,经历的痛苦,面临的挫折不能虚构,因为这些是小说的灵魂,是你打动读者最重要的内容。
除此之外,细节也不能虚构,就像韦爵爷当年说得那样,“一切细节不厌求详,而且全部真实无误,只有在重要关头胡说一番,以细节的真实掩盖关键部分的虚假。”我们写小说,在以前的说法,也叫吹牛皮,只不过我们吹得这头牛比较大一点而已。所以,写小说和韦小宝吹牛是一样的,细节越真实,文章越生动,也越令人信服。
其实,我们在看文的过程中,尤其到了我这个岁数,很多时候打动我的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因为我不过是一个柴米油盐的普通人,琐碎的日常更容易引起我的共鸣,那些普通人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也是我曾经遇到过的,自然也更令我共情。
当然,这只是写文初时的一个阶段,在文章写到后面,自己会不满足,希望自己有提高,能够再写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这时候,就会出现瓶颈,出现挣扎,甚至退转,这些都没关系。就当是河底的礁石,坦然地踩上去,不要把脚底的疼痛当回事也就过去了。真的过去了,你就会发现,那些痛苦反而给了你成长,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还会有一种问题出现,那就是文章明明已经写得还不错了,怎么总觉得哪里不对,差一口气的感觉。那么这一口气差在哪里呢,明日我与大家慢慢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