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固然未必都是人们所喜欢的,但死,却是人们所厌恶的。然而,有生就会有死,生与死是一对孪生兄弟。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文化,包括哲学、宗教的内涵等等,都和试图来解释生命的诞生和衰亡有关,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命题。
在飞机上,生死悬于一线
一个月以前,我的一位朋友终于能够抽出时间了,乘坐飞机去进行一次洲际旅行,本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飞机在高空上,却因为一场暴雨而无法降落,朋友深深感到自己生死悬于一线。
不过,危险终于过去,飞机最终安全降落,给人们带来的是虚惊一场。
实际上,人们直到现在还时心有余悸,我的朋友也不例外。她说:“自己第一次经受了这么长时间的死亡威胁,造成自己常常想到死,挥之不去。怎么办?”
生是一种现实,死是一种境界
事实上,我们人类看待生与死,如同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同样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
但是,不管人类怎样来看待生与死,可说到底,生与死本身更像是一种“禅”,超越了人世间的一切,不仅超越了一般人对它的理解,也超越了科学的进化论,更是超越了宗教的轮回说。
人为什么恐惧死亡
我们完全可以断言,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之火熄灭,而是希望永生。
一方面人生只能有一次,不能重生。即便真的有生命的轮回,也是如民间所传说的那样,投胎前会喝了迷魂汤而不知道前世,这样才会好混日子。
另一方面,人活着,仅仅四万多天,活一天少一天,即便是每天2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也是难以体验完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长生不老。
再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死亡是可怕的。天底下没有谁希望自己遇到可怕的事情的,既然死亡是可怕的,所以不希望自己死亡。
生存与死亡都是一种宇宙时间的属性
毫无疑问,天下万物,生命一定会来,有一定会走,自打开天辟地以来,从未停止,也不重复。因此说,它存在着,但也不存在。
对于人类所能感受到的任何存在性的事物,时间是描述它们最本质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时间的见证。因为失去了时间,也就失去了存在性。
关于死亡,时时刻刻存在于人的心田,不论你意识到与否,它总是像一个幽灵一样,召之即来,挥之不去,随时附体。
但不管怎样,不管你还不害怕死亡,也不论你如何与死亡搏斗,恐怕任谁都难以最终战胜死亡的。唯有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对于死亡的恐惧感觉会渐渐地淡了。
不恐惧生,就应该不惧怕死
我以为,死的境界与生的境界从来都是一致的,是无法分割的,犹如一对连体儿。
因为,只有鲜明地感知到死亡的存在与蛰伏,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体验生的可贵,去品味生的从容,不再随意浪费或者肆意挥霍生命。
其实,没有对死亡做过认真思考和真实体验的人,对生也不会有真正透彻的理解。即使说理解了,也不过是隔鞋骚痒仅及皮毛而已。
怎样去摆脱死亡恐惧的困境呢
首先,承认我们一定会死亡,接纳生命赋予我们一切形式上的遭遇,包括愉悦和痛苦、顺利与坎坷、幸福与磨难,直至最终走向死亡。
其次,珍视自己和所有的生命形式,善待自己与他人,不仅是摆脱死亡恐惧的最佳方法,更是为我们的整体生命输送有益能量的法宝。
第三,坚定一个信念,这就是虽然死亡最终会带走了我们,但个体生命留下的能量和痕迹、思想和精神,都是整体生命蓬勃发展、不断延续、代代兴旺的保证。
当你真正地接受了这些,你就不再害怕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