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盖峰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五日。
到中岳庙是源于西莲郑道友的提及。她说我可以到中岳庙和庙后的黄盖峰去一趟。到了中岳庙先去旁边的某殿,拜访里面的老道长,给他十块钱,让他将我送进中岳庙,以省些门票。后来我知道,这种方式在当地叫做点功。
如她所言,我先是到了中岳庙的西侧庙群,找到了某殿。这座小庙独门独院,像是普通农宅。进到院子里听到了一位老者打电话的声音。听到有人进来,着道装打扮的他放下电话走出房间,随手锁上了防盗门。
我环顾四周后,想先去殿里上柱香。这时老道长看着我说他有事,希望我离开。我只好退出小院。然后看他锁上院门,走到中岳庙围墙的一个铁门外。看情形似乎是进入中岳庙的一个侧门。想起郑道友的话,估计他正等人过来赚那十块钱。我想此时如果我去提出要求,他大概也会同意,但我忽然失去了兴趣,决定还是多花点钱购票入内。
不想走回头路,于是顺着刚才的路先去黄盖峰。
这是一条四五米宽的水泥路,途径老君殿等一众小庙。在某个岔道向右,沿着山路向前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座落在山巅上的亭子。但是很遗憾,我还是走错了路,以至于不得不在荆棘中跋涉,不停地从一个高地到另一个高地,攀岩、跨沟、折枝、穿过松林和蛛网……短短的路程感觉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峰顶不是近在眼前吗?路径也不算复杂,让我迷失的点在哪儿……在胡思乱想中,硬着头皮终于走到了一条稍微平坦些的土路上,心里才稍感踏实了。此时又听到人声在山谷里回响,于是忍不住大喝一声,借机想散尽胸中的所有郁气。
这条路带我走向了在山脚下所见的亭子的背面。绕到近前蓦然发现竟还是座小庙,上面写着几个残破不全的字——黄盖峰。原本透空的六角亭被砖头砌实了,里面光线很暗。一位老者坐在一条板凳上忙着手中的活儿,一位中年妇女则躺在地上做熟睡状。这是中原一带常见的现象。很多妇女到达殿堂里,都会以这种方式接收灵感。
殿里所供是男女二人。经过仔细辨认,又听那位老者介绍,知道这是中岳大帝的父母塑像。按照《封神演义》里的说法,姜子牙封黄飞虎执掌东岳,崇黑虎执掌南岳,闻聘执掌中岳,崔英执掌北岳,蒋雄执掌西岳。这么说,这里是闻聘的父母。
我靠在老者身旁坐了会儿,略微缓和了些体力,也感受了下庙里的气场。老者似乎完全没有要搭理我的意思,我感到有些无趣,于是走到门外,绕亭子看了看山下的风景,发现在亭子的正前方是有条石阶路的,于是拾级而下,沿着一条康庄大道回到了中岳庙的正门处。
(二)中岳庙
中岳庙位于嵩山主体太室山的南麓。当年大禹治水,一妻一妾分别住在太室山与少室山。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朝,在北魏时改为嵩岳庙,成为道教活动场所。唐玄宗初年规模渐大,并易名为中岳庙。据统计,历史上有三十多位帝王曾到这里封禅祭祀。
虽然名闻遐迩,但庙里游客不多,再加上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显得很空旷。沿着中轴线往里进,有名山第一坊、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殿、寝殿、御书楼,共七进十一层院落。庙里的绿化极好,有两千多株树木,其中柏树就占了三百多株,而寿数上二千年的柏树都被格外关照,用铁栏杆围起来特加保护。
庙里主供闻聘。因为对他所知甚少,又经历了黄盖峰的曲折经历,所以没指望得到他的点化与垂怜。走到最后面的御书楼,在里面的长凳上坐了好一会儿。数米远的老道长头也没抬过,径自忙着看他的经文。面前的桌上摆着长短不一的香。当我站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老道长突然叮嘱我,出门燃小香就够了,不要烧大香,碰到看相算卦的一概莫理,不然会回不了家。我表达了谢意,然后颇有些不舍地离开了。
在出庙门前,特意去了三圣母殿。里面主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天仙娘娘,还有地仙娘娘、水仙娘娘。之所以要拜这殿,是想乞求眼光娘娘赐我神力,让我恢复困扰已久的弱视,但感觉拜而无果。
(三)少林寺
离开中岳庙后,乘车去了少林寺。下车时遇见福建过来的驴友柳。他提议我们结伴而行,同请一位导游。虽是素昧平生,但看他壮实的身体与略显憨厚的脸庞,我欣然允诺。
我们同走进少林寺。这里的香火之旺,单看山门内坐着的五六个保安数量就够了。想着游客多,导游也多,随处都可以听到导游的讲解词,我们很自然地打消了花钱请导游的念头。
论占地面积,少林寺不如中岳庙。据说当年的《少林寺》的拍摄取景大多在中岳庙。但这里的名气远大过中岳庙,以至于人们到达嵩山必以来过少林寺为标竿,而忘了太室山才是主峰。而这座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的寺院,名闻遐迩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达摩于此面壁;二是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两者都与武术有关,也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因为少林武术起源于达摩。正因如此,我们在少林寺处处可见达摩祖师的踪迹。
在大雄宝殿里,除了看到三世佛,还有达摩与少林棍术创始人的立像。在方丈室后有座立雪亭。说是亭,其实是经过历代修缮的殿堂一座.里面正中供奉达摩祖师,两侧分供二祖至五祖四位祖师。
自达摩逆流而上,辗转至少林寺不久,即迎来慧可求见。据说达摩因为与梁武帝话不投机,对中原佛法的修行人心生失望,一开始并不接纳慧可,且嫌他我慢心重,并不想传他佛法,却又说他想得法,除非天降红雪。当时法号仍是神光的慧可当即拔出宝剑,砍下左臂,并以鲜血洒在房子周围,又叫喊师父,告诉他天已降红雪。达摩终于被其感动,遂解下袈裟,不仅允诺传他真法,且传他衣钵,并赐他法号慧可。
翻阅史书发现前后记述不一,且慧可行径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训相悖,所以一直有人质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但好悲情的人们更愿被感动与激励,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添油加醋,更何况可以为导游声情并茂的解说词增添笔墨,为这座千年古寺蒙上更多神秘的面纱。
在武侠小说里,庙里最神秘的地方往往是藏经阁,因为所有的武林秘籍都私藏在这座阁楼里。这里也不例外。大雄宝殿后就是藏经楼。牌匾上的“藏”字已现残缺相。或说是书法神韵,书写者有意而为;或说是为经念里面的经书被毁,另有深意……大家不得而入,只能在一层的殿堂内外饱饱眼福,而殿里所供也没让人失望,是一尊缅甸信众于1996年捐赠的白玉卧佛。
在最后一进的西方圣人殿里,除了供奉毗卢遮那佛,还有过去武僧留在砖石地面上的深深脚印。虽然佛教讲求慈悲祥和,但少林武术却勇猛刚劲。然而在方丈室前所见几位正在闲聊的保安却是身材削瘦,不显武林中人风采。我们转了一圈正往外走的时候,看到一群人簇拥着方丈从室内出来准备合影。方丈看似举止随和,表情却是一脸木然,只在拍照者喊对镜头时脸上挤出些微笑容。
看天色不早,柳想见识一下庙里的斋饭。问过几个出家人,要么面露难色,要么一口回绝。我们只能悻悻离开。经过山门处,柳还不忘跟保安套近乎,与他商量好,明天再来一瞻。
我们到塔林的时候天色已暗,但这座高僧们的墓葬群仍是游客熙熙。仍然盗听导游们的讲解,知道这里最高的是福裕大和尚的灵塔,最新的是一位八十多岁圆寂不久的出家人的长寿塔。有的塔是公用塔,里面可承载很多的骨灰;有的塔是正方型,有的塔有西域特色,有的则势将倾坍……
从塔林出来后,随一位当地女人去了王指沟。见到她说的旅舍与房间,看看还算干净,讨价还价一番,最终决定住下来,并在她家的小餐馆吃了晚饭。饭后在村里闲逛,一路见武校无数。虽然天色全黑,但少男少女们在路灯或者其他灯光下,依然在教练的指挥中做着各种练习。在某处的戏台上,几位演员正卖力地唱着河南豫剧。嘹亮的嗓音震耳欲聋。我们不得不避而远之。
回到房间,我们在临睡前依循驴友间的默契,以AA的方式结算了白日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四)少室山
九月十六日。早上起床,房东极力向我们推荐去坐缆车,去登少室山。她说上面有六个景点,很值得一去。我们听信她,随她去坐缆车。缆车比较长,沿途风光却一般。上去后没走多远,就到了二祖庵。
二祖庵的规模与档次不但不能与少林寺相提并论,甚至连立雪亭都比不上。外观破旧,帷幢残缺,陈设疏于维护。几位僧人在嘻嘻哈哈,彼此互称“小子”,看样子要么是在家人冒充出家人,要么是外来的僧人过来短暂玩耍。想敬柱香,却被告知最便宜的是六十元。我一时就想起了中岳庙里那位老道长的话,不要烧大香,不然回不了家,于是打消念头。
顺着一条水泥路往上,可以到达数个平台。平台旁有石碑,上书“嵩山”或者“少室山”的字样。有的地方被拍照个体户占据,想取景拍照得经他许可。后来水泥路改成了台阶。到台阶消失的时候,我们仍然决定向前,想从这个山头走到另一个山头。
踩着前人闯出的路,我们在密林里弯腰前行。路越来越窄,两边的垃圾越来越少,很多地方必须要拽着草或者枯枝往上爬,甚至攀岩。这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柳的背包的拉链两次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拉开。那是个耐克包。他坚信不会有质量问题。而我一直走在前面,不可能从后面去碰他的包。我们坐在幽静的山林里,一边讨论这个问题,一边开始感觉到些许诡谲。过了一会儿我们起身继续前行,在一个再也找不到路的地方,我们再次坐下来,扶着旁边的枯枝面面相觑。然后一致放弃前行的坚持,依原路返回。
回到重新坐缆车的地方,乘同一台缆车下山。出了缆车门,被一些小面包车司机围住了。他们纷纷劝我们去三皇寨。有个短小精悍的司机告诉我们,那边山头上有达摩洞,还有少林寺的前身。我们颇感兴趣,于是上了他的车,也上了他的当。
面包车开了大约十分钟就停住了。我们给了他十块钱,作为单程费用。为了再拉我们下山,他很热情地充当了义务导游。随他走了五百米后,看到一汪潭水。司机指着不远处的两块岩石,说那里是达摩练功的地方。我说这么小怎么练功?他马上改口,说是面壁的地方。我记得达摩面壁处是个山洞,而且因为太阳的照射,在石壁上还留有达摩的身影。我于是再次提出疑惑。他又再次改口,说达摩面壁在另一个山洞,这里仍然是练功的地方。我开始有些愤怒了。我们都是走南闯北过的人,被人骗总感觉被侮辱了智商。望着眼前窄窄浅浅的潭水,柳也意识到不对。我们一边往回走,一边责骂他,并扬言要去管理处投诉他。他开始意识到我们的不善。
仍然坐他的车回到起初上车的地方后,我摔开车门径自离去。走了几步远,看柳怎么还在车上。我以为他还要给司机回程车费,折返回去却看见司机数了一张五块纸钞给他。我不禁哑然失笑,看来柳比我更不善。
(五)太室山
从少林寺出来,我陪着柳又去了中岳庙。从中岳庙出来,我们直奔太室山。
本想在山中找个地方住一晚,但快到景区的时候发生点波折,于是回到县城里找了家私人旅馆住下。我们在临睡前特意将手机闹钟调在了六点钟。第二天起床后用开水泡了两碗面,胡乱吃过后去退房,然后打车至嵩阳书院。按照前一日碰到的本地人教我们的路线进入了景区。
与少室山比,这边明显可以感受到更多岁月的痕迹。在老母洞所见的老母应该比西莲山所见到的十二老母还要多。每位老母都端坐在一个窑洞里。窑洞以灰砖做外墙,顶上饰以玄瓦。看过各位老母的名号,有耳熟能详的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母、泰山等,但像九莲老母、玉兰老母这样的却闻所未闻。
在主峰峻极峰顶有座类似黄盖峰顶的亭子。亭上写着“人祖根源”,内供女娲娘娘,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托天老母”。内部陈设不用说,比二祖庵所见还要残破,但不影响这里的香火。当地人虽然每次布施数目不大,但次数频繁,所供香火也不打折扣,所以亭子里的神像和梁柱早被熏得黑乎乎的了。
我们到来前已经有几位当地人捷足先登,礼拜后鱼贯而出。我敬过香后在长凳上打盹,柳则借了别人的铺盖,如黄盖峰亭子里的女人一样就地而眠。只是很遗憾,我和他都没有接到什么明显的点化。
后来在峰顶最高处,见到一块标志碑,上面写着这峰的最高海拔——1491.79米。山不算高,在五岳里更是不算出众。举目四望,嵩山七十二峰连绵起伏,尽收眼底。柳大呼 “壮观”,我却想搜寻“嵩山如卧”的由来,只是再次体验到了遗憾。到这里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西莲郑道友的点功,但似乎所获甚少,而柳却觉得体验感满满。
在途径老母洞时,我们遇到一位外国友人。她的英文名字叫“Niki”,中文名字叫“美花”,是一名在登封某大学的外教。这天得空独自来登山。柳在国外待过几年,会些基本的英文会话,又是社交牛人,所以主动与她攀谈,藉以温习自己的英语口语。一路往上,闲聊中得知,美花原在美国有位华裔男友,但一心二用。美花得知后异常气愤地选择了离开。柳听后颇不以为然,很自豪地说自己除了老婆外还有不少情人。美花闻言后却不停地摇头,并且用生硬的中文说“不好”,然后又用英文说除非是所有当事人,包括夫妻与情人都接受这种开放式的关系……
到天爷庙前柳感觉脚痛,行走越来越慢。我借用“望梅止渴”的招数,哄他说上面可吃斋饭。一直想体验道观生活的他来了兴趣,让我先走,赶紧去庙里挂个号。我于是加快脚步,抵达天爷庙时大家已在开始用斋。打听能否同吃,老师傅却告诉我这里要提前报备,不然食材不足。不得已只能在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两碗泡面,泡好等柳上来。没想柳上来直接转身去找老师傅,提出愿意掏钱请他专门做顿斋饭,而他居然同意了。
幸好美花与我们在这里重逢,我于是将另一碗泡面送给她。她十分感激地称赞我“so kind”,然后投桃报李地送了我一包山楂片。用完各自的午餐,美花与我们再次告别,但留了彼此的联系方式。
我们下山选择了另一条路。这条路的游客少,所以显得幽静且气场淳厚。风不时吹过面庞,飞向远方,然后在山林里盘旋不去。到半山腰时看见法王寺。柳表示实在走不动了,要放弃进去参观与礼拜。于是我们在外面敬了香,然后我独自进去参观。大殿外两株柏树挺立,看铭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又说这两株树久历佛法熏陶,已极具灵性。每当晚秋、冬季或者早春的子夜时,树上总能传出阵阵有节奏的木鱼声与诵经声。有人狐疑不信,会用枪打树干,但仍然不能阻止树里传来的响声……
从法王寺出来见有车,于是包车下山。出了景区大门,到二路车站。乘车途中,我们双双下车。他还要拖着疲惫的脚步继续前往洛阳,去看关陵庙,而我有急事,要回去赶场会议。我们在路边挥手作别。
2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