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赢都快乐
最近小诺所在的幼儿园班级里,有几个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全班停课半个月。小诺同学也被感染了,虽然症状非常轻微,但还是必须隔离在家。
为了打发这段突如其来的时光,我给她买了好几样益智玩具,其中就有她非常喜爱的拼图。
拼图是木质的,底下带托盘,托盘上有图案。两年前她玩的是16小块的那种,这次想买块数多一点的,可惜没找到,只好选择了20小块的。
一套拼图一共有12张,小诺很快就全部拼过一遍,又开始觉得无聊了。我只好陪她一起拼,我两张,她一张,比赛谁先完成。
既然是比赛,肯定有输赢,赢了又怎么样?输了又怎么办?我们俩商量的结果是:赢的人可以接替输的人,完成她剩下的部分,输的人则出局,去一旁的专用座位上坐着“思考”,总结经验。
因为我的任务比她重,所以我们俩互有输赢。
想赢,是人的本性,孩子尤其如此,所以每次小诺赢了她就欢呼雀跃地接手我的拼图。
如果输了,她就主动跑到一旁去坐着,两只食指像一休哥那样在耳朵边画圆圈,两只眼珠骨碌碌地转,她认为这就是思考。
因为很享受专用座位,以及“思考”的过程,小诺输了也欢呼:欧耶!我可以去“思考”了!
“思考”结束,我们会分享心得,虽然每次都是同一句话:下次我要更专心。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淡化孩子对于输赢的概念,希望她成为一个“输得起”的人。
2、“输不起”的小哥哥
有一次我和小诺在小区里玩,遇到一个读中班的小哥哥和奶奶在散步,小诺和小哥哥一起玩,他们在一块圆形空地上比赛跳远。
小诺喜欢运动,尤其喜欢跳远,他们的比赛互有输赢。
一次,小诺跳得更远,旁边的奶奶坐不住了,开始说小哥哥:“你怎么跳得还不如小妹妹远呢?你要加油啊!”
过了一会儿,俩孩子跳得差不多远,两人都说自己跳得更远,相争不下。
我正想看看他们要如何解决问题,是会用“石头剪子布”来叛输赢呢?还是重新跳一次决胜负?
奶奶再一次出面了,她批评小哥哥说:“你是男孩子,你还比别人大呢,跳一样远就算你输了,还好意思争?你难为情吧?”
被奶奶批评后,小哥哥很不高兴地嘟着嘴。
接着,小哥哥赢了,他得意非凡地说:“哈哈哈,我赢了,你怎么这么差呀!”小诺回答他:“这一次你赢了,我输了,我们再来。”
当最后一次,小诺跳得比小哥哥远时,小哥哥竟然哭着说:“我再也不要和你玩了”,拉着他奶奶的手走了,留下我和小诺面面相觑。
本来玩得很开心的孩子,因为家长的干预和批评,把孩子引导到了输赢上去,导致孩子过度关注“谁跳得更远”,忽略了运动以及和同伴玩耍的乐趣,真是得不偿失!
3、“输不起”的孩子是什么样?
在孩子玩游戏时,我们常看到有的孩子输了会伤心大哭,或者大发脾气,破坏玩具,甚至动手打人。
有的孩子考试或者比赛一定要拿第一,拿不到就伤心不已,甚至大哭发脾气。
这些孩子,我们常常说他很要强,很有上进心。有的家长还用这样的例子来给自家孩子做榜样,希望自家孩子也能这么上进。
好强好胜,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可许多事情往往过犹不及,如果过度关注输赢胜负,则可能让孩子变得“输不起”。
“输不起”的孩子会怎样样呢?
··“输不起”的孩子,心理上接受不了失败,一旦失败了,他们要么向外归因:怪罪他人,比如说责怪队友不够努力,责怪父母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责怪老师或教练教得不好,甚至责怪天气......这样的人简直面目可憎,人缘肯定不会太好。
··“输不起”的人也可能向内归因:把一切过错和失误都责怪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当时没有发挥好,或者责怪自己准备不充分,学得不扎实,甚至上升到对自身的否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智商不够,做人很失败,很没用等等。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
··更多的时候,“输不起”的孩子,为了避免自己输,常常努力减少参与竞争,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不敢轻易去尝试,没有创新精神,因循守旧,缺乏闯劲。
··“输不起”的孩子对输赢的结果过度关注,常常患得患失,考试容易发挥失常,比赛前常常心理紧张,容易怯场。严重的人甚至会在心理作用下“及时生病”,以理所当然地逃避比赛,或者为将来的失败提供借口。
4、怎样才能让孩子“输得起”?
要想孩子“输得起”,家长们自己先得做一个输得起的人,坦然理性地面对孩子的输赢。
1)引导孩子享受过程,不过度关注结果
有多少孩子学钢琴小提琴,学到最后仿佛就只为了考级,家长天天督促孩子练琴,也是以考级为目标,忘了教孩子享受学琴和弹琴的过程。
最终的结果是:考级结束,弹琴生涯也结束。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引导孩子学会享受活动的过程。赢了比赛固然很好,输了也没有关系。有人赢就一定有人输,第一名只有一个。
2)和孩子一起玩时,别总是让孩子赢
许多家长,尤其是祖辈,和孩子玩任何比赛都迁就孩子,故意表现得笨拙,让孩子得第一。
他们的本意是想让孩子开心,并从中获得自信。却没有想到这样会让孩子“习惯”成功,把成功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一旦失败了,孩子在心理上肯定接受不了,因为这违反了他对自己的一贯认知。
另一方面,很少经历失败的孩子,缺乏面对失败的经验和勇气,不知道要如何应对,也不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当让着孩子,和孩子的比赛互有输赢就好。
3)夸奖表扬要得当
许多家长在孩子赢得比赛时,大肆夸奖孩子:“宝宝真棒!”“宝贝真聪明!”
这种夸奖方式,让孩子误以为赢得比赛是因为他“聪明”,输了比赛就说明他“不够聪明”、“不是好孩子”。这必然导致孩子“输不起”。
我们应该在孩子赢的比赛时,夸奖他刚才的努力,“我看见你步子迈得好快”、“你刚才非常专心”、“比赛前很认真地听老师介绍”。
这样的夸奖,才是在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无论输赢,孩子都会比之前更努力。
4)理性面对孩子的失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我们都知道,可面对孩子的失败,能做到冷静客观的家长却不多。
有的家长,孩子赢了就口头表扬外加物质奖励,输了就责骂批评,甚至各种惩罚。这样,孩子还怎么敢输?
面对孩子的失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孩子表现好的地方给予表扬,表现不好的地方拿出来讨论,争取下次改正。
输得起,才能赢得了!
往大了说,任何科学发现或研究成果,无不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取得的;往小了说,学习和工作中处处都有失败,输得起的人才能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输得起的人,心理平和,淡定从容,才更可能成功,也更接近幸福!
亲爱的,千万别把你的孩子养得“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