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小希
我想每一个孤独久了的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它,或是摆放在桌前的一本书,或是塞在耳朵里不断重复的单调的歌曲,或是一缕阳光,甚至春雨……
作为女孩,我的灵魂伴侣就很常见了,它,不是灯红酒绿的热闹街市,不是婉约柔美的小敲流水人家,而是静谧安详,宽尚博大的读书馆。读书馆与我犹如鱼儿贪恋小溪,总有一种说不明的情结。这种情结就是作为女生的浪漫情怀,没有烦恼,没有伤害,没有恶意的竞争,有的只是安静,它像是一片乐土,荡漾在南国的天空里……
说起我与读书馆的故事,就要从从前说起了。我想象中的读书馆是高大宽尚的,它有着书海一样的书籍摆满每个书架,在空闲的午后,我拿起其中一本,坐落在其中一个阳光射进的角落,品味那些让人心旷神怡的文字,情到深处是心灵的呼唤,浅出是思考的终点。我的思绪也随着书中的文字肆意放飞,想象着,肯定将来会有一天,自己也要写出其中的一本。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学校简陋,设备也不是很齐全,就连让人向往的读书馆,也是小小的一间小房子,而且也不对我们这些小学生开放,它可能是学校的读书珍藏室吧!我和小伙伴在课件玩耍的时候,总会飞往那间让人好奇又让人向往的地方,幼小的我们总会探出小小的脑袋,趴在那间神秘的珍藏室外,好奇的想象着,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的东西愈发的宁静,喜欢不被喧嚣浸染的丛林,喜欢没有同学纷争,没有打闹谩骂的学校露台,更喜欢开放了的神秘珍藏室。因为在那里,我爱上了摆放在桌前的学生天地,爱上了那个开始学会安静的自己。
初中的课程也不是特别多,除过每天被安排的主副课外,在那个有着放松的大课间,我总会拉着自己的好友,抢着时间,飞往它的怀抱,我们悄悄的进去,拿上自己心爱的读物,齐齐整整的坐成一排,开始囫囵吞枣的浏览着,也许,那时候的我们,不是为了真正的宁静和阅读,是为了丰富那些年有点单调而乏味的校园生活。为了补充自己仅有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学识。虽然有时候觉得我们傻傻的,但拿着心爱之书认真起来的我们样子真的好可爱。珍藏室离教室很近,有时候当我们需要一些课外读物辅助的时候,我总会走向那间让人期待的房间,借一两本,然后又慢慢的走回教室,记得初中的时候,恩师安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是一个中等生,算不上品学兼优,但足矣算的上中上等,就是因为我的努力与执着,让这位慈祥而又温和的恩师,开始关注我,鼓励我,他也常常给我带来我喜欢的书,我发现,那些年那间珍藏室还有给我鼓励的恩师安,是我流淌的美好时光里最美的记忆珍藏。
都说越长大越孤单,好像真的是这样,也好像不全是这样,上了高中的我开始学会了独自一人飞往"他的怀抱"。课时的繁忙和分科的困扰都没有动摇我去"他的怀抱"寻找一隅之地。高中时代,是美好的时代,也是青春叛逆的时代,我们难免会有一点小情绪,难免会有一点小小的压力,因此,"他"就成了我独自哭泣,独自发泄,和自我治愈的地方,翻开那些被精灵点缀过的书,在字里行间,我开始慢慢的品读,读这不安的岁月,读这努力的流年。也是在一次次的与书对话中,我慢慢的忘却了烦恼,忘却了那些让人伤心的人和事。因此,高中时代的"他"成为了我情感的宣泄地。
狠狠的丢弃"他"是在紧张备考的高三,高三的学习压力和繁重的学业资料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主调,我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三五成群的向"他"飞奔而去,也没有像以前一样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而是每天忙碌的不知去向。记得在临考前,由于同学们个个压力很大,因此老师就让我们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放松方法,有的同学可能会出去玩玩,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了走向"他"。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和彤彤还有米粒一群人在"他"那里寻找高考心灵鸡汤《花开不败》《疯狂阅读》……那些鼓励人的字句和书籍在那年六月里,成为我们怎么也忘不却的印迹。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提升人生的高度。也许是受幼时家人的影响,不知怎么的,我非常喜欢阅读,因为在那里我仿佛找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自己。
世间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无法预料,也无法改变的,正是这些来不及预料和改变的的东西,恰恰成就了我们的一生。
进入大学,好多东西都变了,它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那么质朴,整个氛围开始变得浮躁起来,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这个社会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大学那么多活动,那么多选择,因此,去读书馆成了一到选择题,有时间或期末考。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不去读书馆,阅读不了几本书,你真的就算不上一个大学生,我想你肯定会在意当你与别人谈论时,你可以学富五车,说的头头是道而不是哑口无言。我想没有一个人想看到窘迫的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会有很多资料都要去读书馆找,离开了读书馆,我们再去那里找,也许会有很多人会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网上找不是很方便吗?"我想说,网络是方便,但是"他"带给我们的却是另外的一种考验,因为在"他"身上,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寻找资料,懂得了历练,那些亲身游历与书海的感觉,是在网上找不到的也感觉不到的。一直搞不懂,大学去读书馆真的是为了看书还是走形式,当我停下来的时候,翻腾的思绪告诉我,不管怎样,做自己就好。我不再去在意今天谁谁又去了读书馆,好认真啊!我更在意的是,我能有时间飞进"他的怀抱"在他那里学到真正的学识,看到更多的书来开拓自己的眼界。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和书相处久了,自然会有有气质,不知何时开始我开始在空余的时间向"他"飞奔而去,不是为了刻意的伪装,而是喜欢在那里驻足。
我开始痴迷于那一排排摆满书籍的书架,手指触动的刹那,心里都是甜的,有可能有些书我这几年一直没有看过,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再将它们重新翻阅。那天,在读书馆,我翻阅到了这样的一本书,《尼采生活哲学》一开始看不懂,翻到后面,越看越是喜欢。
阳光射进迷透的窗格,在光与影的折射之间,我看到了一只飞舞的精灵,在书页见飞来飞去,我想它是书灵吧!尼采哲学里有这样一句话,世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也许都有一次"永世轮回"如果真有轮回,我还是选择读书馆为灵魂伴侣,并且永不改变。大学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不管将来有多少个春夏秋冬,我愿有时间就飞进"他的怀抱"和他相偎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