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场学校 刘海岩
今天上午崔振龙教授围绕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师教育、教育现代化,展开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沉思与实践智慧”的专题讲座。他从校本课程的理论的建构与重构;两种校本课程的取舍与行动;校本课程使命下的校长角色与担当三个方面诠释了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主力要放在国家课程校评开发上。走向合作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团队所开发的是适合学生的课程。地方性课程要注重文化渗透。开发课程领导要参与,教研组是课程开发研究的主阵地,要唤醒教师的激情,让教师有动力,成为动力组团队,校本开发的课程风格要注重思维导向和问题引领来激活思维,培养创造力。
姚柯炜老师不仅是一位实干家,而且是一个教育家。他有教育思想,有信念,有理想,有志气,更有教育情怀,同时重实践,也有方法。他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经验,更是满满的正能量。
下午我的收获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创新势在必行。教育源于兴趣和探索,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探索的空间,激发起他们的探索热情。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教育要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人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身心健康,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改革的创新基因,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要牢牢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把创新当做系统性工程来抓,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新前要设计好方案,考虑周全,有体系,提前要有万全应对措施。
那么怎样创新?1.课程指导,开发科学完善课程体系。2.教研先行,打造专业型教师团队。3.制度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4.文化引领,建设有灵魂的学校。
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作为校长,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做好教研,不断创新,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向着明亮那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