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katoa功能
针对粒子把其数量和质量提高渲染质量用以后期合成。让原本的粒子产生随机抖动并生成,这样成倍数的让粒子数量提升。多用来做泡沫效果。只能渲染粒子,其他无法识别。
如果是用X-particle粒子做的效果,那么就创建【krakatoa x-pariticle source】 并加载X-particle的发射器,然后切换到krakatoa渲染器可以渲染。
流程
1_加载做好的粒子,以便Krakatoa可以识别。
2_对加载的粒子进行分区渲染保存
3_PRT Loader 加载分区的粒子文件,进行渲染设置并输出。
1.生成粒子
粒子的模拟工作完成后——选择粒子来源Source:Xparticles 、FD、TP、Emitter(C4D自己的粒子系统),source的生成器读取粒子并识别其内容到自己的系统中去(为分区渲染做准备)。
或者直接可以填充模型的体积或表面为粒子:用PRT surface/volume,这俩个可以跟随物体进行运动(勾选使用世界空间),source则是固定的 。
1.转到krakatoa渲染器选择【保存粒子到文件序列】进行设置并输出缓存文件。
2.渲染设置中调整要渲染的粒子倍数 (从partitioning分区中设置分区数);
3.点击【提交保存或分区工作】渲染成.prt的序列文件。
注意:在渲染序列文件前需要先对渲染设置中的保存和输出进行路径和帧范围的设定。渲染设置中勾选导出通道的属性时,粒子来源标签也需要进行勾选对应的属性。
输出更多通道,可以控制更多属性。比如输出速度,可以为渲染运动模糊“提供资料”。
切换渲染设置回到viewer(观众),渲染【PRT 加载】的粒子文件即可,其他文件就不重要了,关闭也是可以的。
为渲染器的渲染选项进行设置:
1.需要有灯光进行照亮。
2.全局渲染:勾选覆盖密度并提高值可以让粒子变亮。
3.渲染控制:一般都会保持勾选【强制叠加模式】,它和【最终传递密度】相关联发挥作用。
灯光和写入过程
Drow Point filter :依次的三种过滤表现,第一种(立方)仅为原本的基础上提亮,保持了粒子的颗粒性;第二种(双线性)粒子表现中庸。第三种(俩次立方),在原本基础上进行了模糊,整体更柔和,粒子也显得更大。
如果通道使用的是发光通道,那么KK渲染设置中的选项-渲染控制-【使用发光】也要勾选,且light and drawing 通道【使用发光强度】也勾选。
运动模糊:
【粒子分段】数提高出现拉丝效果,配合快门角度的拉丝效果以表现完整。
【快门角度】越高粒子的插值计算会导致粒子变更多且出现方向性排列,如果提高粒子分段值则出现拉丝效果,拉丝长度根据快门角度而定。
标签:
【渐变标签】可以为粒子着色(修改目标通道为粒子添加不同效果,可以多个标签叠加)
【repopulate】标签可以让粒子产生增量加粗的感觉,较大值可模拟烟雾的效果。
【KTmesh】为物体对象添加,物体可以被KT识别到形状信息,多用来作为物体遮罩使用。
【灯光标签】:修改颜色和照明范围。
补充:
1.可通过脚本的【控制台】,来查看写入时间的变化。
2.如果输出的分区文件数偏少了,可以复制PRT以进行微微移动来添加粒子数量。